次前韵赠化城寺僧谦隐五首

不羡人间冷煖卿,清修远傍阖闾城。 禅衣稳胜三加服,锡杖殊轻五仞旌。 烟岫以时开画障,风铃入夜响璁衡。 祇惭我为尘缘扰,颠倒三生梦未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冷煖:冷暖,指人世间的温暖与冷漠。
  • 清修:指僧人清净修行。
  • 阖闾城:指苏州,古称阖闾,是春秋时期吴国的都城。
  • 禅衣:僧人穿的法衣。
  • 三加服:指三次加封的官服,这里比喻世俗的荣华富贵。
  • 锡杖:僧人所持的杖,顶端有锡环。
  • 五仞旌:五仞高的旌旗,比喻世俗的显赫。
  • 烟岫:云雾缭绕的山峰。
  • 风铃:挂在寺庙檐下的铃铛,风吹时会发出声响。
  • 璁衡:古代的一种玉器,这里指风铃的声音清脆悦耳。
  • 尘缘:指世俗的牵绊和烦恼。
  • 颠倒:混乱,迷茫。
  • 三生:佛教用语,指过去、现在、未来三世。

翻译

不羡慕人间的温暖与冷漠,清净修行在苏州城边。 僧衣比三次加封的官服还要稳妥,锡杖比五仞高的旌旗还要轻便。 云雾缭绕的山峰按时展开如画屏障,风铃在夜深人静时响起清脆的声音。 只惭愧我被尘世的牵绊所困扰,三生的梦境依旧迷茫不清。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淡漠和对清净修行的向往。通过对比僧人的简朴生活与世俗的荣华富贵,诗人展现了对精神追求的重视。诗中“烟岫以时开画障,风铃入夜响璁衡”描绘了寺庙的静谧与超脱,与诗人的内心世界相呼应。结尾的“祇惭我为尘缘扰,颠倒三生梦未明”则流露出诗人对尘世纷扰的无奈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刻反思。

夏原吉

明江西德兴人,迁湖广长沙府湘阴,字惟哲。洪武二十三年举人。入太学,擢户部主事。永乐初进尚书,主持浙西、苏、松治水事。布衣徒步,日夜经划。七年,兼摄行在礼部、兵部、都察院事。十九年,以谏帝北征沙漠,系狱。二十二年,成祖死,仁宗即位,获释。累进太子少保、兼少傅,尚书如故。宣宗即位后,以旧辅益亲重。汉王高煦反,原吉与杨荣劝帝亲征平叛。宣德五年,卒官。历事五朝,外掌度支,内预机务,为政能持大体。卒谥忠靖。有《夏忠靖公集》。 ► 26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