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不得赵汝元问乡人乍至自都下云墓木拱矣

少日风霜堕彩毫,中年日月厌青袍。 红颜意气消鸡肋,白发心期付蟹螯。 作赋中山酬薏苡,飞书西域问蒲萄。 天津桥北糟丘近,试觅青莲望海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彩毫:指画笔,这里比喻文采。
  • 青袍:古代学子或官位低微者的服装,这里指胡应麟自己。
  • 红颜:指年轻时的容颜。
  • 鸡肋:比喻无多大意味、但又不忍舍弃之事物。
  • 心期:心愿,期望。
  • 蟹螯:螃蟹的第一对足,形状像钳子,这里比喻隐居生活。
  • 作赋:创作诗赋。
  • 中山:古国名,这里可能指诗人的故乡。
  • 薏苡:一种植物,果实可食用,这里可能指诗人的作品。
  • 飞书:迅速传递的书信。
  • 西域:古代对新疆及其以西地区的称呼。
  • 蒲萄:即葡萄。
  • 天津桥:洛阳的一座桥,这里可能指诗人的居住地。
  • 糟丘:酒糟堆积成的小山,比喻醉乡。
  • 青莲:指青莲花,这里可能指诗人向往的清净之地。
  • 望海涛:眺望大海的波涛,这里比喻诗人对未来的憧憬。

翻译

年轻时文采飞扬,如风霜中的画笔;中年时却厌倦了学子的青袍生活。 年轻时的意气风发已如鸡肋般无味,白发之际,心愿寄托于隐居的蟹螯生活。 在中山创作诗赋以酬谢薏苡,迅速传递书信询问西域的葡萄。 居住在天津桥北,酒糟堆积如山,我寻找着青莲花,眺望那大海的波涛。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胡应麟对人生不同阶段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憧憬。诗中,“彩毫”与“青袍”对比,突显了诗人从年轻时的文采飞扬到中年的厌倦与反思。通过“鸡肋”与“蟹螯”的比喻,诗人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结尾的“望海涛”则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和追求。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洞察。

胡应麟

明金华府兰溪人,字元瑞,号少室山人,更号石羊生。万历间举人,久不第。筑室山中,购书四万余卷,记诵淹博,多所撰著。曾携诗谒王世贞,为世贞激赏。有《少室山房类稿》、《少室山房笔丛》、《诗薮》。 ► 40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