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东阿张明府肃仲时肃仲远命书贶物色余长安风尘中不遇几返胡孟韬特为致之感而赋答并似孟韬

屐齿苍茫破绿苔,飞缄云色满蓬莱。 应怜疋马齐东驻,敢望双鸿代北来。 遥夜石函干斗气,异时金镜补天才。 何当一别荆高筑,抵掌华阳百尺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屐齿:鞋底的小齿,用于防滑。
  • 苍茫:形容景色辽阔无边。
  • 飞缄:快速传递的书信。
  • 蓬莱:神话中的仙山,此处指遥远的地方。
  • 疋马:一匹马。
  • 齐东:地名,指齐国的东部。
  • 双鸿:一对大雁,常用来比喻书信。
  • 代北:地名,指代国的北部。
  • 遥夜:长夜。
  • 石函:石制的盒子,此处可能指藏书或宝物的容器。
  • 干斗气:干涉或影响星斗之气,比喻有重大影响。
  • 异时:将来。
  • 金镜:明镜,比喻明察秋毫。
  • 补天才:比喻有治国平天下的才能。
  • 荆高筑:指荆轲和高渐离,两位古代著名的刺客。
  • 抵掌:击掌,表示决心或约定。
  • 华阳:地名,指华阳国,也可能是指华山之阳。
  • 百尺台:高台,比喻高远的志向或地位。

翻译

在苍茫的绿苔上留下鞋底的齿痕,飞快传递的书信带着云彩般的色彩抵达遥远的蓬莱。 应该怜惜那匹孤独的马驻足在齐国的东部,我不敢奢望能收到来自代国北部的双雁传书。 长夜中,石制的盒子似乎能干涉星斗之气,将来有一天,明镜般的智慧将用来补天之才。 何时能与荆轲、高渐离一别,击掌约定在华阳的高台上,共同谋划大事。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自己未来的期许。诗中,“屐齿苍茫破绿苔”描绘了诗人行走的场景,而“飞缄云色满蓬莱”则通过书信的传递,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后句中的“疋马齐东驻”与“双鸿代北来”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最后两句则展现了诗人的远大抱负和对未来的憧憬,希望有一天能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谋划大事,实现理想。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豪迈的情怀和对友情的珍视。

胡应麟

明金华府兰溪人,字元瑞,号少室山人,更号石羊生。万历间举人,久不第。筑室山中,购书四万余卷,记诵淹博,多所撰著。曾携诗谒王世贞,为世贞激赏。有《少室山房类稿》、《少室山房笔丛》、《诗薮》。 ► 40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