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日为大士诞辰司马公施像庵中适余为友人邀游别墅奉寄四章
苍茫云气百花潭,总为灵光下郁蓝。
般若向来传自在,圆通浑欲问瞿昙。
须弥界似移金竺,兜率天疑近太函。
漫向弥陀论法嗣,只今龙象在江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大士:指观世音菩萨。
- 诞辰:生日。
- 司马公:对某位姓司马的官员的尊称。
- 施像庵:供奉佛像的庵堂。
- 般若:佛教术语,意为智慧。
- 圆通:佛教术语,意为无碍、通达。
- 瞿昙:释迦牟尼的姓氏,此处指代佛陀。
- 须弥界:佛教中的宇宙观,须弥山是宇宙的中心。
- 金竺:指印度,古称天竺。
- 兜率天:佛教中的天界之一,是菩萨居住的地方。
- 太函:指天宫。
- 弥陀: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的主佛。
- 法嗣:佛教中指继承佛法的人。
- 龙象:佛教中比喻修行有成就的人。
翻译
在苍茫的云气笼罩下,百花潭显得格外神秘,仿佛是灵光从郁蓝的天空降临。般若智慧向来与自在相联系,圆通无碍的境界让人想要向佛陀请教。须弥山的世界似乎被移到了金色的印度,兜率天仿佛近在咫尺,就在天宫旁边。不必向阿弥陀佛讨论佛法的继承者,因为现在江南地区已经有很多修行有成的龙象。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观世音菩萨诞辰之际,司马公在庵中供奉佛像的场景,以及诗人被友人邀请出游时的所思所感。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佛教术语和意象,如“般若”、“圆通”、“须弥界”、“兜率天”等,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深厚理解和崇高敬仰。通过对比江南地区的修行成就与佛教圣地,诗人表达了对江南佛教繁荣的赞美和对佛法传承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