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得友朋书札感赋

筜谷同心复同调,平湖皋旭亦渊通。 三吴竞学翁山派,领袖风流得两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筜(dāng):古代一种用来射箭的器具,类似于现代的弓。 谷:指山谷。 皋(gāo):高处平坦的地方。 旭(xù):早晨的阳光。 渊通:深远而通达。

翻译

筜谷同心又同调,平湖高处阳光普照。三吴地区的学者们争相效仿古代文学家,成为当时的风流领袖。

赏析

这首古诗描绘了古代三吴地区学者们的风采和学术交流。他们心心相印,志同道合,彼此之间的交流如同筜和谷相通,平湖高处的阳光照耀着他们,象征着他们的学识光芒。他们互相启迪,争相学习古代文学家的作品,成为当时的风流领袖,展现出了当时学术界的繁荣和活力。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初名绍隆,字介子,号翁山。明末诸生。清初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名今种,字一灵、骚馀。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迹遍及江浙与北方各省。诗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诗外》、《广东新语》、《四朝成仁录》等。均乾隆朝严禁之书。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