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中丞翁公孺参

宪府寒开济上春,百城公吏望清尘。 櫜鞬不动趋庭色,杯酒还叨入幕宾。 末路雕虫惊眄睐,当年塞马出酸辛。 投君明月寻堪掩,何处能无按剑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宪府:古代官署名,指御史台。
  • 济上春:济水之上的春天,这里指美好的时节。
  • 百城公吏:指各地的官员。
  • 清尘:比喻高洁的品质。
  • 櫜鞬(gāo jiān):古代盛箭的器具。
  • 趋庭色:指在庭前趋步的姿态。
  • 入幕宾:指被邀请进入幕府的宾客。
  • 末路雕虫:比喻微不足道的小技艺。
  • 眄睐(miǎn lài):斜视,这里指关注。
  • 塞马:指边塞的马,比喻边疆的艰苦生活。
  • 酸辛:辛酸,指艰苦的经历。
  • 投君明月:比喻美好的事物或心意。
  • 按剑人:指随时准备拔剑的人,比喻警惕或戒备。

翻译

宪府在寒冷中开启,济水之上的春天来临,各地的官员们都仰望着高洁的尘土。箭囊和弓不动,庭前的姿态依旧,一杯酒却让我成为了幕府的宾客。微不足道的小技艺曾引起您的关注,当年边塞的马儿带来的辛酸经历。我将美好的心意投向您,希望能被珍藏,但哪里没有时刻警惕的人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谢中丞翁公孺参的敬仰与感激之情。诗中,“宪府寒开济上春”一句,既描绘了春天的到来,也隐喻了政治清明的希望。通过“百城公吏望清尘”,表达了诗人对清廉政治的向往。后文则通过对比自己的微小技艺与翁公的边塞经历,表达了对翁公的敬佩与自己的谦卑。最后,诗人以“投君明月寻堪掩”表达了对翁公的信任与期望,而“何处能无按剑人”则透露出对世态的深刻洞察。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

王世贞

王世贞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元美,自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刑部主事。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下狱,世贞时进汤药,又代其妻草疏。杨死,复棺殓之。严嵩大恨。会鞑靼军入塞,嵩诿过于世贞父蓟辽总督王忬,下狱。世贞与弟王世懋伏嵩门乞贷,忬卒论死,兄弟号泣持丧归。隆庆初讼父冤,复父官。后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好为古诗文,始与李攀龙主文盟,主张文不读西汉以后作,诗不读中唐人集,以复古号召一世。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于是天下咸望走其门,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尽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