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家忌掩关同年兄袁相国履善以三诗见督尊酒聊尔倚答
萧条九日散宾俦,裁及豋高泪暗流。
总为蓼莪捐令节,敢将萸菊破牢愁。
霜严故国无鸿雁,气肃高林有鹴鸠。
惭愧寓公袁相国,却缘尊酒费诗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九日:指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 家忌:家中忌日,指家中有人去世的日子。
- 掩关:闭门不出。
- 同年兄:科举时代同榜录取的人互称同年,同年兄即同年中的朋友。
- 袁相国:人名,可能是指袁可立,明末政治家。
- 豋高:即登高,重阳节习俗之一。
- 蓼莪:《诗经·小雅》中的篇名,表达孝子思亲之情。
- 令节:佳节,指重阳节。
- 萸菊:指重阳节的习俗,佩戴茱萸,饮菊花酒。
- 牢愁:忧愁,忧虑。
- 霜严:严霜,指霜降时节的寒冷。
- 故国:故乡。
- 鸿雁:大雁,常用来比喻书信或传递消息。
- 气肃:气候肃杀,形容天气寒冷。
- 鹴鸠:即斑鸠,这里可能指秋天的鸟。
- 寓公:寄居他乡的官吏。
- 尊酒:敬酒,这里指饮酒。
- 诗邮:传递诗作。
翻译
在重阳节这一天,我孤独地闭门不出,与朋友们都散去了。本应登高望远,却暗自流泪。因为家中的忌日,我无法享受这个佳节,更不敢用茱萸和菊花来解忧。故乡的霜降使得没有鸿雁传递消息,高林中的斑鸠也感受到了秋天的肃杀之气。我感到惭愧,因为寄居他乡的袁相国,却因为饮酒而需要传递诗作。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在重阳节这一天的孤独和忧愁。诗中,“九日家忌掩关”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心境和处境,而“裁及豋高泪暗流”则进一步以登高望远的习俗来反衬诗人的悲伤。诗中的自然景象“霜严故国无鸿雁,气肃高林有鹴鸠”不仅描绘了秋天的凄凉,也象征了诗人的孤寂和无助。最后,诗人对袁相国的提及,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感激,也透露了自己因忧愁而不得不借酒消愁的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家国情怀的深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