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家忌掩关同年兄袁相国履善以三诗见督尊酒聊尔倚答
萧条九日散宾俦,裁及豋高泪暗流。
总为蓼莪捐令节,敢将萸菊破牢愁。
霜严故国无鸿雁,气肃高林有鹴鸠。
惭愧寓公袁相国,却缘尊酒费诗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九日:指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 家忌:家中忌日,指家中有人去世的日子。
- 掩关:闭门不出。
- 同年兄:科举时代同榜录取的人互称同年,同年兄即同年中的朋友。
- 袁相国:人名,可能是指袁可立,明末政治家。
- 豋高:即登高,重阳节习俗之一。
- 蓼莪:《诗经·小雅》中的篇名,表达孝子思亲之情。
- 令节:佳节,指重阳节。
- 萸菊:指重阳节的习俗,佩戴茱萸,饮菊花酒。
- 牢愁:忧愁,忧虑。
- 霜严:严霜,指霜降时节的寒冷。
- 故国:故乡。
- 鸿雁:大雁,常用来比喻书信或传递消息。
- 气肃:气候肃杀,形容天气寒冷。
- 鹴鸠:即斑鸠,这里可能指秋天的鸟。
- 寓公:寄居他乡的官吏。
- 尊酒:敬酒,这里指饮酒。
- 诗邮:传递诗作。
翻译
在重阳节这一天,我孤独地闭门不出,与朋友们都散去了。本应登高望远,却暗自流泪。因为家中的忌日,我无法享受这个佳节,更不敢用茱萸和菊花来解忧。故乡的霜降使得没有鸿雁传递消息,高林中的斑鸠也感受到了秋天的肃杀之气。我感到惭愧,因为寄居他乡的袁相国,却因为饮酒而需要传递诗作。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在重阳节这一天的孤独和忧愁。诗中,“九日家忌掩关”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心境和处境,而“裁及豋高泪暗流”则进一步以登高望远的习俗来反衬诗人的悲伤。诗中的自然景象“霜严故国无鸿雁,气肃高林有鹴鸠”不仅描绘了秋天的凄凉,也象征了诗人的孤寂和无助。最后,诗人对袁相国的提及,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感激,也透露了自己因忧愁而不得不借酒消愁的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家国情怀的深刻体验。

王世贞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元美,自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刑部主事。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下狱,世贞时进汤药,又代其妻草疏。杨死,复棺殓之。严嵩大恨。会鞑靼军入塞,嵩诿过于世贞父蓟辽总督王忬,下狱。世贞与弟王世懋伏嵩门乞贷,忬卒论死,兄弟号泣持丧归。隆庆初讼父冤,复父官。后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好为古诗文,始与李攀龙主文盟,主张文不读西汉以后作,诗不读中唐人集,以复古号召一世。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于是天下咸望走其门,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尽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
王世贞的其他作品
- 《 秋日赵司农刘水部邀游云龙山放鹤亭同子与赋 》 —— [ 明 ] 王世贞
- 《 入小祗林门至此君轩穿竹径度清凉界梵生桥达藏经阁 》 —— [ 明 ] 王世贞
- 《 正德宫词二十首 》 —— [ 明 ] 王世贞
- 《 解语花 · 题美人捧茶 》 —— [ 明 ] 王世贞
- 《 再赠子与十绝子与行余既以长歌饯别矣临岐怅然飞龙之乖隔羽翼之无从也因复为十绝以吴音度之栈马踯躅行徒掩涕矣 》 —— [ 明 ] 王世贞
- 《 送徐汝旭游太学扶侍宗伯公并讯谢宗伯 》 —— [ 明 ] 王世贞
- 《 凤凰台上忆吹箫 · 愁 》 —— [ 明 ] 王世贞
- 《 王上津季问生好佛以九日礼昙师化靖出沈嘉则长歌见示求赠言走笔应之 》 —— [ 明 ] 王世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