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午初冬忽传明卿有非常耗者得书喜剧因成一律情见乎辞
矫首南云眼剧穿,银钩乍展独欣然。
人惊罔象珠仍得,我识随侯月故圆。
久自千秋归大雅,何妨七日宴钧天。
病夫粗了区中事,进尔同皈第四禅。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壬午:指特定的年份,壬午年。
- 初冬:冬季的开始。
- 明卿:人名,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同僚。
- 非常耗:非同寻常的耗费或损失。
- 得书:收到书信。
- 矫首:抬头。
- 南云:南方的云,这里可能指代诗人心中的思念或期待。
- 眼剧穿:眼睛极度穿透,形容极力远望。
- 银钩:比喻书信。
- 乍展:刚刚展开。
- 独欣然:独自感到高兴。
- 罔象:古代传说中的水怪,这里比喻难以预料的事物。
- 随侯:随侯珠,传说中的宝珠,比喻珍贵之物。
- 月故圆:月亮依旧圆,比喻事情圆满。
- 大雅:指高雅的文学作品。
- 七日宴钧天:比喻盛大的宴会。
- 区中事:世间的事务。
- 同皈:共同归向。
- 第四禅:佛教术语,指达到禅定的第四阶段,即最高境界。
翻译
抬头南望,眼睛几乎穿透云层,刚刚展开书信,我独自感到无比高兴。人们惊讶于那难以预料的珍贵之物竟能失而复得,而我认识的随侯珠,月亮依旧圆满。长久以来,千秋的文学归于高雅,何妨举办一场盛大的七日宴会。病中的我刚刚处理完世间的事务,现在我要与你一同归向禅定的最高境界。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收到友人书信后的喜悦心情,以及对友人遭遇的关切和对文学高雅境界的向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典故,如“罔象”、“随侯珠”等,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想象力。通过对比“人惊”与“我识”,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友人遭遇的独到见解和对友情的珍视。最后,诗人以禅定的最高境界作为归宿,表达了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升华的向往。

王世贞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元美,自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刑部主事。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下狱,世贞时进汤药,又代其妻草疏。杨死,复棺殓之。严嵩大恨。会鞑靼军入塞,嵩诿过于世贞父蓟辽总督王忬,下狱。世贞与弟王世懋伏嵩门乞贷,忬卒论死,兄弟号泣持丧归。隆庆初讼父冤,复父官。后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好为古诗文,始与李攀龙主文盟,主张文不读西汉以后作,诗不读中唐人集,以复古号召一世。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于是天下咸望走其门,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尽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
王世贞的其他作品
相关推荐
- 《 十月 其七 》 —— [ 宋 ] 叶巽斋
- 《 辛丑十月诸公馈酒偶及百榼戏题长句 》 —— [ 宋 ] 陆游
- 《 题耕织图二十四首奉懿旨撰耕 》 —— [ 元 ] 赵孟頫
- 《 拟古诗二十首 其十八 拟孟冬寒气至 》 —— [ 清 ] 弘历
- 《 圣政更新诏书正告讦之罪因得小诗十首 》 —— [ 宋 ] 韩元吉
- 《 孟冬上旬于瀛台赐经略大学士傅恒及命往蜀西诸将士食并成是什 》 —— [ 清 ] 弘历
- 《 十月对菊 》 —— [ 明 ] 刘崧
- 《 初冬过尚湖 》 —— [ 清 ] 冯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