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甫丈与元驭兄弟及仲氏敬美善见访投赠俱有四王之目既感且惭聊此答谢
江东阀阅仅相望,二耦才名吾敢当。
久向蜀州输五短,祇如京兆数三王。
何山自显人安在,慧地初更姓亦忘。
况拟岁朝焚笔砚,可余新论报中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纯甫丈:人名,具体身份不详。
- 元驭兄弟:人名,具体身份不详。
- 仲氏敬美:人名,具体身份不详。
- 四王之目:指四位王姓的才子或名人。
- 江东阀阅:江东地区的有名望的家族。
- 二耦才名:指两人并列的才名。
- 蜀州:地名,今四川一带。
- 京兆数三王:京兆地区(今陕西西安一带)的三位王姓人物。
- 何山自显:何山,可能指某位隐士或高人;自显,自然显现其才华或品德。
- 慧地初更:慧地,指佛教中的智慧之地;初更,指开始改变。
- 岁朝焚笔砚:每年年初烧毁笔砚,表示不再写作。
- 新论:新的论述或文章。
- 中郎:古代官职名,此处可能指某位官员或文人。
翻译
江东的名门望族仅是遥望,两位才子的名声我怎敢担当。 长久以来在蜀州我自愧不如,就像京兆地区的三位王姓人物。 何山的高人自然显现其才华,智慧之地开始改变连姓氏也遗忘。 何况每年年初我都要烧毁笔砚,不再写作,哪里还有新的论述来回报中郎。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江东名门和才子的敬仰,以及对自己才名的谦逊。诗中,“江东阀阅仅相望”展现了江东地区的名门望族的显赫,而“二耦才名吾敢当”则表达了作者对两位才子名声的敬畏。后文通过对比自己在蜀州的表现和京兆三王的才名,进一步体现了作者的自谦。最后,作者表达了自己不再写作的决心,以及对中郎的感激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展现了作者的文学修养和谦逊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