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阙

唐德初告衰,宇宙正佳兵。 前有郭汾阳,百折必东倾。 万死不易心,后有李西平。 万古立人极,岂惟宗社桢。 彼燧亦何论,为罪亦已盈。 惜哉临淮谬,遗恨在齐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唐德:指唐朝的德政。
  • 宇宙:此处指天下。
  • 佳兵:好战,指频繁的战争。
  • 郭汾阳:即郭子仪,唐朝著名将领,因平定安史之乱有功,封汾阳郡王。
  • 百折必东倾:比喻无论遭遇多少困难,都决心向东前进,意指坚持不懈。
  • 万死不易心:即使面临万次死亡的危险,也不改变初心。
  • 李西平:即李晟,唐朝名将,因平定朱泚之乱有功,封西平郡王。
  • 人极:人的最高标准或典范。
  • 宗社桢:宗社,指国家;桢,支柱,比喻国家的栋梁。
  • 彼燧:指火把,比喻战火。
  • 临淮谬:临淮,地名,此处可能指临淮的某位将领或官员;谬,错误。

翻译

唐朝的德政开始衰落,天下正处于频繁的战争之中。前有郭子仪,无论遭遇多少困难,都决心坚持向东前进。即使面临万次死亡的危险,也不改变初心。后有李晟,他们万古以来都是人的最高典范,不仅仅是国家的栋梁。那些战火又算得了什么,他们的罪过已经足够多了。可惜临淮的错误,遗恨在于与他们齐名。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唐朝两位著名将领郭子仪和李晟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忠诚、坚韧不拔精神的崇敬。诗中“百折必东倾”和“万死不易心”描绘了两位将领在乱世中的坚定立场和不屈精神,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当时战乱频仍、国家动荡的忧虑,以及对那些未能坚守初心、导致国家衰败的官员的批评。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

王世贞

王世贞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元美,自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刑部主事。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下狱,世贞时进汤药,又代其妻草疏。杨死,复棺殓之。严嵩大恨。会鞑靼军入塞,嵩诿过于世贞父蓟辽总督王忬,下狱。世贞与弟王世懋伏嵩门乞贷,忬卒论死,兄弟号泣持丧归。隆庆初讼父冤,复父官。后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好为古诗文,始与李攀龙主文盟,主张文不读西汉以后作,诗不读中唐人集,以复古号召一世。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于是天下咸望走其门,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尽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