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任户部督饷陕右
大汉中兴日,匈奴近塞年。
材官屯六郡,飞饷转三边。
帝里春将尽,天山雪尚坚。
纪明催转斗,充国拟留田。
一上金城筴,俄分少府钱。
关河俱动色,将士欲争先。
葱岭鞭堪断,恒河铁可填。
归来奏奇计,圣主在甘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材官:古代指掌管军务的官员。
- 飞饷:迅速运送的军粮。
- 三边:指边疆的三个方向,具体指哪三个方向需根据上下文确定。
- 纪明:人名,可能是指当时的某位将领。
- 转斗:转移战斗。
- 充国:指充实国家,增强国力。
- 留田:指屯田,即在边疆地区开垦土地,以供军粮。
- 金城筴:金城,指坚固的城池;筴,指计划或策略。
- 少府钱:少府,古代官名,掌管皇室财政;钱,指财政。
- 动色:指引起震动或变化。
- 葱岭:古代对今新疆一带山脉的称呼。
- 恒河:印度的一条大河,此处可能用作比喻,表示坚定的决心。
- 奏奇计:提出非凡的策略。
- 甘泉:指皇帝的居所,此处指朝廷。
翻译
在大汉中兴的时期,匈奴靠近边塞的年份。 军务官员驻扎在六郡,迅速运送军粮到三边。 帝都的春天即将结束,天山的雪依然坚硬。 纪明催促转移战斗,充国计划屯田。 一上坚固城池的策略,立即分配少府的财政。 关河都因此动容,将士们想要争先。 葱岭的鞭子足以断绝,恒河的铁可以填满。 归来时提出奇妙的计策,圣主在甘泉等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大汉中兴时期边疆的紧张局势和军民的英勇抗争。诗中通过对比帝都春光与天山雪景,突出了边疆的艰苦环境。同时,通过描述军务官员的策略和将士的斗志,展现了国家的决心和力量。最后,诗人以归来献计的情节,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期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满了爱国主义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