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匡叔以道术为用晦诸王上客携其书来访惓惓七子之盛有感而赠
握手相知柰晚何,且将鱼素慰蹉跎。
淮南道术宾初盛,邺下风流事已过。
见数八公君第几,空传七子世无多。
春来社酒能从否,莫道闲门雀可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姚匡叔:人名,具体信息不详。
- 用晦:人名,可能是诸王的门客或幕僚。
- 诸王:指当时的王公贵族。
- 上客:尊贵的客人。
- 惓惓:形容心情沉重,忧虑不安。
- 七子:可能指历史上的“建安七子”,即东汉末年建安时期的七位文学家。
- 鱼素:指书信,古时书信常以鱼形封缄,故称。
- 蹉跎:虚度光阴,浪费时间。
- 淮南道术:可能指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所研究的道家学说。
- 邺下风流:指东汉末年邺城(今河北临漳)的文化繁荣,尤其是文学方面的成就。
- 八公:可能指淮南王刘安的八位重要门客。
- 社酒:古代春秋两季祭祀土地神时所饮的酒。
- 闲门雀可罗:形容门庭冷落,无人问津。
翻译
握手相识虽晚,又有何妨, 且以书信相慰,共叹时光蹉跎。 淮南王的道术之学,初显盛况, 邺下的文化风流,已成过往。 你见过的八公高士,位列第几? 空传的七子美名,今世已不多见。 春来时,能否共饮社酒? 莫说家门冷清,连雀鸟都不来。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晚识姚匡叔的遗憾,以及对其才华的赞赏和对往昔文化繁荣的怀念。诗中通过对比淮南道术的初盛与邺下风流的已过,突显了时代的变迁和文化传承的断层。末句邀请姚匡叔春来共饮社酒,表达了对未来相聚的期待,同时也透露出对现实冷清的无奈。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

王世贞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元美,自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刑部主事。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下狱,世贞时进汤药,又代其妻草疏。杨死,复棺殓之。严嵩大恨。会鞑靼军入塞,嵩诿过于世贞父蓟辽总督王忬,下狱。世贞与弟王世懋伏嵩门乞贷,忬卒论死,兄弟号泣持丧归。隆庆初讼父冤,复父官。后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好为古诗文,始与李攀龙主文盟,主张文不读西汉以后作,诗不读中唐人集,以复古号召一世。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于是天下咸望走其门,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尽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
王世贞的其他作品
- 《 入秋无事案头偶有纸笔随意辄书如风扫华不伦不理故曰杂题 》 —— [ 明 ] 王世贞
- 《 胡元瑞读鄙集有寄走笔四韵答之 》 —— [ 明 ] 王世贞
- 《 咏戍卒 》 —— [ 明 ] 王世贞
- 《 赫侍御按蜀见讯以所作金紫桥诗刻及吕仙翁赠诗见示有答 》 —— [ 明 ] 王世贞
- 《 别秋省诸郎 》 —— [ 明 ] 王世贞
- 《 雪后入临大行皇后 》 —— [ 明 ] 王世贞
- 《 过王烈妇祠祠有丘给事记 》 —— [ 明 ] 王世贞
- 《 谷日同敬美携榼访家元驭因饮元驭园亭 》 —— [ 明 ] 王世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