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怀寄王大参阳德

六代三山妒客踪,犹余五岳可扶筇。 应来我马元非马,悟得人龙有似龙。 祭酒偶叨诗社长,通侯仍傍醉乡封。 烦君寄与何曾道,到老还输阮嗣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六代三山:指中国古代的六个朝代(如汉、魏、晋、宋、齐、梁)和三座名山(如泰山、华山、衡山)。
  • 妒客踪:嫉妒行人的踪迹,意指这些地方历史悠久,令人向往。
  • 五岳: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通常指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 扶筇:拄着竹杖,指行走。
  • 我马元非马:我的马其实不是马,这里可能指某种比喻或象征。
  • 人龙有似龙:人中之龙,比喻杰出的人物。
  • 祭酒:古代官职,这里可能指诗社中的领导或尊长。
  • 诗社长:诗社的负责人。
  • 通侯:古代官职,这里可能指高官显贵。
  • 醉乡封:指沉醉于酒乡,不问世事。
  • 何曾道:何曾说过,表示未曾提及。
  • 阮嗣宗:阮籍,字嗣宗,三国时期魏国诗人,以放达不羁著称。

翻译

六朝的繁华和三山的美景都嫉妒着行人的踪迹,幸好还有五岳可以让我拄着竹杖去探访。我的马其实不是马,而是一位杰出的人物,他像龙一样非凡。我在诗社中偶尔担任祭酒,而那些高官显贵们则沉醉于酒乡之中。麻烦你告诉何曾,我到老也不会像阮籍那样放达不羁。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自然的向往,以及对个人身份和境遇的自我认知。诗中通过对“六代三山”和“五岳”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敬仰和对自然景观的喜爱。后两句则通过自我比喻和对比,表达了对个人才华的自信和对世俗的不屑。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情怀。

王世贞

王世贞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元美,自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刑部主事。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下狱,世贞时进汤药,又代其妻草疏。杨死,复棺殓之。严嵩大恨。会鞑靼军入塞,嵩诿过于世贞父蓟辽总督王忬,下狱。世贞与弟王世懋伏嵩门乞贷,忬卒论死,兄弟号泣持丧归。隆庆初讼父冤,复父官。后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好为古诗文,始与李攀龙主文盟,主张文不读西汉以后作,诗不读中唐人集,以复古号召一世。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于是天下咸望走其门,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尽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