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翟相:指翟方进,西汉末年宰相,因主张短丧(缩短丧期)而得名。
- 短丧:缩短丧期,古代丧礼中的一种改革。
- 除服:除去丧服,表示丧期结束。
- 视事:开始处理政务。
- 皦皦:明亮、清白的样子。
- 刘司徒:指刘歆,西汉末年著名学者,曾任司徒。
- 先王制:指古代圣王制定的礼制。
- 侃侃: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
- 富韩公:指富弼,北宋政治家,封韩国公。
- 千载:千年,比喻时间长久。
- 嵩之:指嵩山,这里比喻高位的官员。
- 触众喙:触犯众人的口舌,即引起众人的非议。
- 衽金革:指战争,衽是衣襟,金革指兵器和盔甲。
- 亡论:无论。
- 权君亲:权衡君主和亲人之间的关系。
- 为君者谁氏:作为君主的是谁。
翻译
翟相主张缩短丧期,除掉丧服后便开始处理政务。清白的刘司徒,再次明确了先王制定的礼制。富韩公理直气壮地坚持这一原则,千年之后仍被人铭记。高位的官员一旦触犯众人的非议,就难以保住自己的位置。想想如果不是因为战争,谁会不躲避呢?无论权衡君主和亲人之间的关系,作为君主的是谁。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比翟相和刘司徒、富韩公的不同做法,表达了作者对礼制和忠诚的看法。翟相虽然主张改革,但可能过于急切,而刘司徒和富韩公则坚守传统,得到了后人的尊重。诗中“侃侃”和“千载”等词,强调了坚持原则的重要性。最后两句则提出了一个深刻的政治伦理问题,即在权衡君主和亲人之间时,应该如何选择。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反映了作者对历史和政治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