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巢老人走使渡江以诗相问有作序定千皇甫谧语赋此报之仍寓怀仰
却扫深居万事空,修鳞珍重下江东。
何哉一序烦玄晏,久矣三都属太冲。
老去浮名杯酒外,悟来归计佛灯中。
亦知杖屦难征逐,幸自鞍山两地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却扫:不再打扫,指不再过问世事。
- 修鳞:指书信,源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的“鳞集仰流”,比喻书信如鱼鳞般密集。
- 玄晏:指皇甫谧,因其号玄晏先生,此处代指其人。
- 太冲:指左思,因其字太冲,此处代指其人。
- 浮名:虚名。
- 归计:归乡的打算。
- 佛灯:佛前的灯,此处指佛教的修行生活。
- 杖屦:拐杖和鞋子,代指行走。
- 征逐:追随,交往。
- 鞍山:地名,此处可能指作者与友人所在的两地。
翻译
不再过问世事,深居简出,万事皆空,珍贵的书信如鱼鳞般密集地从江东传来。为何要麻烦皇甫谧写一篇序言,久已将《三都赋》归属于左思。年老之后,虚名已不在杯酒之外,领悟到归乡的打算应在佛教的修行生活中。也知道难以追随行走,幸好我们所在的两地都是鞍山。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世事的超然态度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中“却扫深居万事空”一句,展现了作者远离纷扰、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状态。通过“修鳞珍重下江东”,作者表达了对远方友人书信的珍视。后文提及皇甫谧和左思,暗含对文学成就的淡然看法,认为真正的归宿在于内心的修行。结尾的“幸自鞍山两地同”则流露出对友情的欣慰,即使相隔两地,心却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