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将梓于鳞集适殿卿左史贻书见慰因及此君身后怆尔作答兼呈殷相公
秋杪鸿书悲自论,死生今旦见情真。
君看落落游梁者,我识沾沾御李人。
稷下遗言宁友重,济南名士得儿贫。
相看自有山公在,莫遣刘标著论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秋杪(qiū miǎo):秋末。
- 鸿书:指书信。
- 悲自论:自己悲伤地谈论。
- 死生今旦:生死之际,指生命的终结。
- 落落:形容孤独无助。
- 游梁:指游历四方,无所依托。
- 沾沾:自得的样子。
- 御李人:指侍奉皇帝的人,这里可能指作者自己。
- 稷下:古代齐国都城临淄的稷门附近,是战国时期学术交流的中心。
- 遗言宁友重:遗留下来的话语比朋友更重要。
- 济南名士:指在济南有名望的士人。
- 得儿贫:指得到儿子却生活贫困。
- 山公:指山中的隐士。
- 刘标:人名,具体不详,可能是指某位学者或文人。
- 著论新:撰写新的论著。
翻译
秋末时节,我收到了悲伤的书信,自己谈论着生死,今朝才真正体会到情感的真挚。你看那些孤独游历四方的人,我认识那些自得其乐侍奉皇帝的人。稷下学宫留下的言论比朋友更重要,济南的名士虽然得到了儿子却生活贫困。相互看着,自然有山中的隐士在,不要让刘标撰写新的论著。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去世的哀思以及对生死、友情的深刻感悟。诗中通过对秋末、书信、生死等意象的描绘,营造了一种悲凉而真挚的氛围。同时,通过对稷下学宫和济南名士的提及,展现了作者对学问和名士生活的关注。最后,以山公和刘标为喻,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学术论著的淡漠态度。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明代文人王世贞的诗歌才华和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