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子相按部时日令子与折腰也亦愉快哉因赋此为子与解嘲并遗子相两面孔相向时将无一失笑也

传闻太守趋庭日,握手青山思不禁。 海阔群珠扶月上,天回双剑借龙吟。 诗篇且斗新秋色,手板宁输异代心。 一自蓟门风雨后,岁星何处不浮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按部:按照部类,这里指按照官职的等级或职责行事。
  • 折腰:弯腰行礼,比喻屈服或低头。
  • 解嘲:以幽默或自嘲的方式化解尴尬或不满。
  • :赠予。
  • 两面孔相向:形容两个人面对面,可能指亲密或对峙的状态。
  • 趋庭:快步走向庭中,表示急切或尊敬。
  • 扶月:比喻众星捧月,形容众多事物围绕中心。
  • 天回:天空旋转,形容景象壮观。
  • 双剑:可能指两把剑,也可能比喻两位英雄或重要人物。
  • 借龙吟:借用龙的吟唱,比喻借助强大的力量或声音。
  • 手板:古代官员上朝时手持的板子,用以记录事项。
  • 宁输:宁愿输给。
  • 异代心:不同世代的心思或志向。
  • 蓟门:古代地名,这里可能指某个重要的地方或事件。
  • 岁星:即木星,古代认为岁星的运行与人的命运有关。
  • 浮沈:浮沉,比喻命运的起伏变化。

翻译

听说你在担任太守时,按照职责行事的日子里,你与我弯腰行礼,那也是愉快的时光啊。因此我写下这首诗,为你化解尴尬,并赠予你,当我们面对面时,将不会失去笑容。

传闻太守急切地走向庭中,我们握手时,不禁思念那青山。海阔天空,群星围绕月亮升起,天空旋转,两把剑借助龙的吟唱。我们的诗篇在新秋的色彩中竞争,手持的板子宁愿输给不同世代的心思。自从蓟门的风雨之后,岁星在哪里不经历起伏变化呢?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回忆与现实的交织,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时代变迁的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青山”、“海阔群珠扶月上”等,展现了壮阔的自然景象,同时也隐喻了人生的起伏与变迁。通过对“手板”与“异代心”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传统与现代冲突的思考。最后,以“岁星”的浮沉来象征人生的无常,深化了诗歌的哲理意味。

王世贞

王世贞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元美,自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刑部主事。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下狱,世贞时进汤药,又代其妻草疏。杨死,复棺殓之。严嵩大恨。会鞑靼军入塞,嵩诿过于世贞父蓟辽总督王忬,下狱。世贞与弟王世懋伏嵩门乞贷,忬卒论死,兄弟号泣持丧归。隆庆初讼父冤,复父官。后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好为古诗文,始与李攀龙主文盟,主张文不读西汉以后作,诗不读中唐人集,以复古号召一世。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于是天下咸望走其门,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尽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