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襄之役与伯玉侍郎别恰三载矣闻出谼中至钱唐走信奉迎因成感旧之作
祖道春明三载强,宛如苏李赋河梁。
君应食酒谈廷尉,我但登临忆侍郎。
一棹不妨衣带水,九秋谁拂蒯缑霜。
祗园处处堪题石,莫遣青山负举觞。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郧襄之役:指明代郧阳(今湖北郧县)和襄阳(今湖北襄樊)之间的战役。
- 伯玉侍郎:人名,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同僚。
- 谼中: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钱唐:即钱塘,今浙江杭州。
- 祖道:古代祭祀路神,后引申为送行。
- 春明:春天的明媚,也指长安城门名,这里可能指美好的时光。
- 苏李赋河梁:指苏武和李陵的故事,他们在河梁分别,后用来比喻离别。
- 廷尉:古代官名,掌管刑狱。
- 衣带水:形容水流狭窄,像衣带一样。
- 九秋:指秋天,九表示多数。
- 蒯缑霜:蒯缑是古代的一种兵器,这里可能指秋天的霜,形容秋意浓重。
- 祗园:佛教圣地,这里指寺庙。
- 题石:在石头上题诗或刻字。
翻译
在郧阳和襄阳之间的战役中,我与伯玉侍郎分别已有三年。听说你从谼中来到钱塘,我便派人送信迎接。因此写下这首感怀旧日时光的诗。
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送行,仿佛苏武和李陵在河梁的离别。你应该在宴席上谈论着廷尉的事情,而我只能在这里登高望远,思念着侍郎你。
我不介意水流狭窄,像衣带一样,但在这深秋时节,谁能不感慨秋霜的凄凉。在寺庙的每一处,我都想在石头上题诗,不愿让青山辜负了举杯的时光。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旧日同僚的深切思念和对往昔时光的怀念。诗中通过对春天送别场景的描绘,以及对苏武和李陵离别典故的引用,增强了离别的情感色彩。后两句则通过对秋天的描绘,抒发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过往岁月的无限留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