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怀

彘王蔑周武,中兴振宣谟。 殷忧歌云汉,虽旱不告逋。 山甫实明哲,方召有良谟。 徐夷既宁只,猃狁亦奔徂。 人情戒其恒,勤思内自渝。 祈父怨爪牙,杜伯蹈淫诛。 遂令轮台诏,千古惜终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彘王:指汉武帝刘彻,因其曾以彘为年号,故称。
  • :轻视。
  • 周武:指周武王,西周的开国君主。
  • 宣谟:宣扬的谋略或政策。
  • 殷忧:深切的忧虑。
  • 云汉:银河,此处比喻天象,暗指天命。
  • 告逋:请求免除。
  • 山甫:指汉武帝的谋臣山甫,即霍光。
  • 方召:指汉武帝的另一位谋臣方召,即张汤。
  • 徐夷:古代东夷的一支,此处指边疆的异族。
  • 宁只:安宁。
  • 猃狁: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此处指边疆的异族。
  • 奔徂:逃走。
  • 人情:人的情感和心理。
  • :警惕。
  • :常态。
  • 勤思:勤奋思考。
  • 内自渝:内心发生变化。
  • 祈父:古代官名,此处可能指某位官员。
  • 爪牙:比喻亲信的助手。
  • 杜伯:古代官名,此处可能指某位官员。
  • :陷入。
  • 淫诛:过度或不当的惩罚。
  • 轮台诏:指汉武帝晚年发布的轮台之诏,表示悔过自新。
  • 千古:永远。
  • 惜终初:惋惜最终的开始。

翻译

汉武帝轻视了周武王的功绩,却在中兴时期振作了宣扬的政策。深切的忧虑如同银河般浩渺,即使天旱也不请求免除责任。山甫和张汤都是明智的谋臣,他们提出了良好的策略。徐夷和猃狁这些边疆的异族都得到了安宁,或是逃走了。人的情感和心理总是警惕常态,勤奋思考使得内心发生变化。祈父和杜伯这样的官员,因为亲信的助手而陷入过度或不当的惩罚。汉武帝晚年的轮台之诏,虽然千古流传,但人们仍然惋惜他最终的开始。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汉武帝的评价,展现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和批判。诗中,“彘王蔑周武”一句,即表明了作者对汉武帝轻视周武王功绩的不满。随后,通过对汉武帝中兴时期的政策、谋臣的描述,以及对边疆异族的处理,展现了汉武帝的功绩。然而,诗的最后部分,通过对汉武帝晚年政策的惋惜,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感慨。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洞察和人文关怀。

王世贞

王世贞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元美,自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刑部主事。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下狱,世贞时进汤药,又代其妻草疏。杨死,复棺殓之。严嵩大恨。会鞑靼军入塞,嵩诿过于世贞父蓟辽总督王忬,下狱。世贞与弟王世懋伏嵩门乞贷,忬卒论死,兄弟号泣持丧归。隆庆初讼父冤,复父官。后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好为古诗文,始与李攀龙主文盟,主张文不读西汉以后作,诗不读中唐人集,以复古号召一世。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于是天下咸望走其门,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尽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