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剖公入天湖见赠用韵送行

· 成鹫
芒鞋踏破岭头云,水石留题字字新。 遂有文殊来过夏,始知无著是家人。 天花夜静侵衣满,山雨朝晴振锡频。 别后孤峰翘首处,长空圆月俨师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博山剖公:指博山寺的剖公和尚。
  • 天湖:地名,可能指某处的湖泊。
  • 芒鞋:草鞋,常用来形容僧人的简朴生活。
  • 水石留题:在水边的石头上题字。
  • 文殊:文殊菩萨,智慧的象征。
  • 过夏:指僧人在夏季的修行。
  • 无著:无牵挂,指心境的清净。
  • 天花:指佛教中的天界之花,象征吉祥。
  • 振锡:僧人行走时锡杖的响声,也指行走。
  • 翘首:抬头远望。
  • 俨师真:庄严的师父形象。

翻译

穿着草鞋踏破岭头的云雾,我在水边的石头上留下新鲜的题字。 于是文殊菩萨似乎来此过夏,我开始明白无牵挂的心境才是真正的归宿。 夜晚,天界的花朵静静地飘落,沾满了我的衣襟;山雨过后,早晨晴朗,我频繁地振响锡杖行走。 分别后,我独自在孤峰上抬头远望,长空中的圆月庄严地映照着师父的形象。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博山寺剖公和尚在天湖相遇后的情感体验。诗中,“芒鞋踏破岭头云”展现了僧人艰苦的修行生活,而“水石留题字字新”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留恋。通过“文殊来过夏”和“无著是家人”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清净心境的向往。后两句则通过“天花夜静”和“山雨朝晴”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宗教体验的深刻感受。最后,诗人以“长空圆月俨师真”作结,既表达了对剖公和尚的敬仰,也寄托了对未来修行之路的期待和决心。

成鹫

成鹫,俗姓方,名颛恺,字趾麟。出家后法名光鹫,字即山;后易名成鹫,字迹删。广东番禺人。明举人方国骅之子。年十三补诸生。以时世苦乱,于清圣祖康熙十六年(一六七七)自行落发,康熙二十年禀受十戒。曾住会同县(今琼海)多异山海潮岩灵泉寺、香山县(今中山)东林庵、澳门普济禅院、广州河南大通寺、肇庆鼎湖山庆云寺,为当时著名遗民僧。工诗文,一时名卿巨公多与往还。论者谓其文源于《周易》,变化于《庄》《骚》,其诗在灵运、香山之间。年八十五圆寂于广州。著有《楞严经直说》、《道德经直说》、《鼎湖山志》、《鹿湖近草》、《咸陟堂诗文集》等。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三二八有传。 ► 17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