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寒螀(hán jiāng):即寒蝉,一种在寒冷季节鸣叫的蝉。
- 虚堂:空旷的厅堂。
- 定中:指禅定状态,即佛教中的冥想状态。
- 物从空外:指外界的事物。
- 一夕松灯:一整夜的松木灯火。
- 白蘋洲:长满白蘋的水边洲地。
翻译
寒蝉的鸣声清切而悲凉,仿佛一半飘入空旷的厅堂,一半升上楼阁。 人在禅定中常常无法入睡,外界的事物又何须追求。 百年的草色使身体先老,一夜的松灯下话语未停。 万般忧虑此刻都已消散,西风吹过,白蘋洲上的景象映入眼帘。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寒蝉的悲鸣,描绘了深秋的寂寥与禅意。诗中“声声清切似悲秋”直接以寒蝉的鸣声象征秋天的哀愁,而“半入虚堂半上楼”则巧妙地表达了声音的扩散与深远。后句“人在定中常不寐”反映了禅定中的心境,与外界的“物从空外复何求”形成对比,表达了超脱世俗的境界。结尾的“万虑此时消歇尽,西风吹过白蘋洲”则进一步以自然景象来象征内心的宁静与解脱。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禅境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