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郑母崔氏

· 史谨
身寄闺房七十年,偶婴斯疾竟长捐。 罗帏空掩梧桐月,泉室寒封薜荔烟。 黄鹄有歌传死后,采鸾窥镜忆生前。 束刍未及升堂置,目断湖山一惘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悼念。
  • 郑母崔氏:郑家的母亲,姓崔。
  • 身寄闺房七十年:指崔氏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家中度过。
  • 偶婴斯疾:偶然得了这种病。
  • 竟长捐:最终去世。
  • 罗帏:罗制的帐幕。
  • 梧桐月:梧桐树下的月光,常用来形容孤寂或哀愁的氛围。
  • 泉室寒封薜荔烟:泉室指坟墓,薜荔烟指墓地周围的植物和烟雾,形容墓地的凄凉。
  • 黄鹄有歌传死后:黄鹄指天鹅,这里比喻崔氏,有歌传死后指她的美德和事迹会在她去世后被传颂。
  • 采鸾窥镜忆生前:采鸾指美丽的女子,窥镜指照镜子,忆生前指回忆崔氏生前的美丽和风采。
  • 束刍未及升堂置:束刍指捆绑的草,升堂置指放在堂上,这里表示未能及时悼念。
  • 目断湖山一惘然:目断指目光所及之处,湖山指美丽的景色,一惘然指心中感到无限的怅惘。

翻译

悼念郑家的母亲崔氏,她一生七十载大多在闺房中度过,偶然患病最终离世。罗帐空空,梧桐树下的月光显得格外孤寂,坟墓被寒气和薜荔的烟雾所笼罩。她的美德和事迹将在她去世后被传颂,美丽的身影在镜前回忆生前。未能及时悼念,目光所及的湖山美景也让人心中感到无限的怅惘。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对郑母崔氏的深切悼念和对她一生的赞美。诗中通过“罗帏空掩梧桐月”和“泉室寒封薜荔烟”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凉而美丽的氛围,反映了崔氏生前的孤寂和死后的凄美。后两句则通过“黄鹄有歌传死后”和“采鸾窥镜忆生前”来表达对她美德的传颂和对她生前美丽的回忆,充分展现了诗人对逝者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史谨

明苏州府昆山人,字公谨,号吴门野樵。洪武中谪居云南,以荐为应天府推官,迁湘阴县丞。罢官后,侨居南京。性高洁,喜吟咏,工绘画。筑独醉亭,卖药自给。有《独醉亭诗集》。 ► 40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