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王君祈至自粤

· 成鹫
风尘驿路二千馀,一月方停只毂车。 去国便为浮海客,入山持得寄僧书。 亭阴转砌经行晚,夜雨焚膏共话初。 到处不妨生计在,未须长铗赋无鱼。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驿路:古代供传递政府文书等用的交通大道,沿途设有驿站。
  • 只毂车:古代的一种车辆,这里指旅途中的交通工具。
  • 去国:离开自己的国家或故乡。
  • 浮海客:指漂泊在外的旅人。
  • 寄僧书:给僧人的信件。
  • 经行:行走,散步。
  • 焚膏:点燃灯烛,指夜晚。
  • 共话初:开始共同交谈。
  • 生计:生活的方式或手段。
  • 长铗:长剑,这里可能指武士或侠客。
  • 赋无鱼:指没有鱼的生活,比喻生活贫苦。

翻译

风尘仆仆的旅途长达两千余里,一个月的行程才刚刚停下只毂车。离开故国,我便成了漂泊在外的旅人,进入山中,我带着给僧人的信件。在亭子的阴影下沿着砌石小径散步,直到夜幕降临,夜晚雨声中点燃灯烛,我们开始共同交谈。无论身处何地,我的生活总能找到立足之地,不需要长剑来歌颂没有鱼的生活。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一种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诗中,“风尘驿路二千馀”展现了旅途的艰辛,“去国便为浮海客”则体现了离乡背井的漂泊感。然而,“到处不妨生计在”一句,又透露出诗人对生活的乐观和豁达。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旅途生活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随遇而安的人生哲学。

成鹫

成鹫,俗姓方,名颛恺,字趾麟。出家后法名光鹫,字即山;后易名成鹫,字迹删。广东番禺人。明举人方国骅之子。年十三补诸生。以时世苦乱,于清圣祖康熙十六年(一六七七)自行落发,康熙二十年禀受十戒。曾住会同县(今琼海)多异山海潮岩灵泉寺、香山县(今中山)东林庵、澳门普济禅院、广州河南大通寺、肇庆鼎湖山庆云寺,为当时著名遗民僧。工诗文,一时名卿巨公多与往还。论者谓其文源于《周易》,变化于《庄》《骚》,其诗在灵运、香山之间。年八十五圆寂于广州。著有《楞严经直说》、《道德经直说》、《鼎湖山志》、《鹿湖近草》、《咸陟堂诗文集》等。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三二八有传。 ► 17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