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泥湖山: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石珍师:人名,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导师。
- 心空境即空:心无杂念,所处的环境也就显得空旷无物。
- 住山翁:隐居山林的老人。
- 种桃临涧防流水:在山涧边种桃树,以防流水冲刷。
- 放鹤排云信远风:放飞鹤鸟,让它们随着远风排云而去。
- 辟谷:道教修炼方法,指不食五谷以求长生。
- 煨芋米:用火慢慢烤熟的芋头和米。
- 卓锥无地结茅篷:形容生活简朴,连结茅篷的地方都没有。
- 孤峰独宿:独自在孤峰上过夜。
- 懒融:懒散融和,指心境平和,不急不躁。
翻译
只要心中无杂念,所处的环境也就显得空旷无物,我此生甘愿做一个隐居山林的老人。在山涧边种桃树以防流水冲刷,放飞鹤鸟让它们随着远风排云而去。有时不食五谷,用火慢慢烤熟芋头和米,生活简朴到连结茅篷的地方都没有。独自在孤峰上过夜是常有的事,百鸟又何须认识我这个懒散融和的人呢。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满足。通过描绘种桃、放鹤等山林生活的细节,展现了作者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宁静心境。诗中“心空境即空”一句,深刻体现了佛教的空灵思想,即心无杂念,万物皆空。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