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陆子还洞庭

五月江门暑气鲜,水祠箫鼓赛龙船。 最怜别权当官路,不碍归云入洞天。 楼阁两山摇碧落,杨梅千涧泻红泉。 葛裙纱帽吟长夏,莫拟平原赴洛篇。
拼音

所属合集

#杨梅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暑气鲜:暑气清新。
  • 水祠:水神庙。
  • 箫鼓:古代的两种乐器,这里指赛龙船时的音乐。
  • 赛龙船:端午节的传统活动,比赛划龙舟。
  • 别权:离别的时刻。
  • 官路:官方的道路,这里指离别的道路。
  • 不碍:不影响。
  • 洞天:道教中指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里比喻家乡。
  • 摇碧落:摇动青天,形容楼阁高耸。
  • 杨梅:一种水果,夏季成熟。
  • 泻红泉:形容杨梅成熟时,红色的果汁像泉水一样流淌。
  • 葛裙纱帽:夏季的轻便服装。
  • 吟长夏:在漫长的夏日中吟诗。
  • 莫拟:不要比拟。
  • 平原赴洛篇:指古代文人平原君赴洛阳的诗篇,这里指陆子归乡的诗篇不应与平原君的诗篇相比。

翻译

五月,江门暑气清新,水神庙里箫鼓齐鸣,赛龙船的活动热闹非凡。最令人怜惜的是,离别的时刻恰逢官路,但并不影响归云进入洞天般的家乡。楼阁高耸,仿佛摇动着青天,杨梅成熟时,红色的果汁像泉水一样流淌。穿着葛裙纱帽,在漫长的夏日中吟诗,不要比拟平原君赴洛阳的诗篇。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五月江门的夏日景象,通过赛龙船、楼阁、杨梅等元素,展现了家乡的美好和归乡的喜悦。诗中“别权当官路,不碍归云入洞天”巧妙地将离别与归乡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情。结尾的“莫拟平原赴洛篇”则体现了诗人对陆子归乡诗篇的珍视,不愿其与古代名篇相比,显示了对友人才华的肯定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