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刑部李尚书挽词三首

宿昔三台践,荣华驷马归。 印从青琐拜,翰入紫宸挥。 题剑恩方重,藏舟事已非。 龙门不可望,感激涕沾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三台:古代官名,指尚书、御史、谒者,尚书为中台,御史为宪台,谒者为外台。
  • 驷马:古代一车套四马,因以称贵官之车。
  • 青琐:古代宫门上的一种装饰,借指宫门。
  • 紫宸:宫殿名,天子所居。
  • 题剑:指赐予剑作为恩宠的象征。
  • 藏舟:比喻事物的变化无常。
  • 龙门:比喻声望卓著的人的府邸。

翻译

曾经三台官职的荣耀,如今却只能驾着驷马车归去。 印章曾在青琐宫门下拜受,笔墨曾在紫宸殿中挥洒。 赐予的剑象征着深重的恩宠,但藏舟之事已成过去,不再。 龙门高不可攀,令人感慨万分,泪水沾湿了衣襟。

赏析

这首诗是张九龄为故刑部李尚书所作的挽词,通过对比李尚书昔日的荣耀与今日的失落,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的深切哀悼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诗中“三台”、“驷马”、“青琐”、“紫宸”等词语,描绘了李尚书昔日的显赫地位和荣耀生活,而“题剑”、“藏舟”则暗示了恩宠的消逝和事物的变迁。最后两句“龙门不可望,感激涕沾衣”,则抒发了诗人对逝者的敬仰和对自己境遇的感慨,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张九龄

张九龄

张九龄,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被誉为“岭南第一人”。 ► 21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