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杨少尹赴凤翔

· 张籍
诗名往日动长安,首首人家卷里看。 西学已行秦博士,南宫新拜汉郎官。 得钱祗了还书铺,借宅常时事药栏。 今去岐州生计薄,移居偏近陇头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杨少尹:唐代官职名,杨某担任的凤翔地方官员。
  • 动长安:指在长安广受欢迎,名声大噪。
  • 首首:每一首诗。
  • 卷里看:在人们的诗集或文集中广泛流传。
  • 西学:指杨某的学问,可能指他在西方学习的经历或学问。
  • 秦博士:古代官职,此处可能指有学问的官员。
  • 南宫:指尚书省,是古代中央官署。
  • 汉郎官:汉代的郎官,此处指朝廷官员。
  • 书铺:古代的书店或卖书的地方。
  • 药栏:种满草药的园子,可能与杨某的兴趣或职务相关。
  • 岐州:唐朝的一个州府,今陕西宝鸡一带。
  • 生计薄:生活条件简陋,收入微薄。
  • 陇头寒:指凤翔地理位置偏远,气候较为寒冷。

翻译

昔日你的诗名震动整个长安城,每首佳作都被人们收藏在卷册之中。你曾留学西方,如同秦地的博学之士,如今又在南宫崭露头角,成为了一位新晋的朝廷官员。赚来的钱只用来归还书店的账,而你的住所常常围绕着药园打转。现在你前往岐州任职,生活条件艰苦,新居靠近那寒风凛冽的陇山之巅。

赏析

这首诗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杨少尹的才情和经历。诗人回忆了杨少尹在长安时期的辉煌,他的诗歌深受人们的喜爱。同时,诗中也展现了杨少尹的学术背景和仕途发展,从西方学者到朝廷官员,步步高升。诗的后半部分则流露出对朋友即将面临的清贫生活的关切,以及对偏远凤翔环境的忧虑,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深深祝福和对未来的担忧。整首诗情感真挚,寓含对文人命运的感慨。

张籍

张籍

张籍,字文昌,唐代诗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汉族,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为韩门大弟子,其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秋思》等。 ► 44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