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池望秋月

凉夜窥清沼,池空水月秋。 满轮沈玉镜,半魄落银钩。 蟾影摇轻浪,菱花渡浅流。 漏移光渐洁,云敛色偏浮。 似璧悲三献,疑珠怯再投。 能持千里意,来照楚乡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璧池:指圆形的池塘,这里比喻月亮在水中的倒影。
  • 满轮:指圆月。
  • 沈玉镜:比喻月亮沉入水中,如玉镜般明亮。
  • 半魄:指半圆的月亮。
  • 银钩:比喻新月或弯月,形状像银色的钩子。
  • 蟾影:月亮的影子,古代常以蟾蜍象征月亮。
  • 菱花:菱角的花,这里可能指水面上菱角叶的影子。
  • 漏移:指时间流逝。
  • 云敛:云彩聚集。
  • 似璧悲三献:比喻月亮像璧玉一样珍贵,却三次被献上,暗含遗憾。
  • 疑珠怯再投:比喻月亮像珍珠一样珍贵,却害怕再次被投入水中,暗含忧虑。
  • 楚乡愁:指楚地的乡愁,楚地为诗人故乡。

翻译

在凉爽的夜晚,我偷偷地窥视着清澈的池塘,池中空无一物,只有秋水映月。 圆月沉入水中,如同玉镜般明亮,半圆的月亮则像是银色的钩子。 月影在水面上轻轻摇曳,菱角叶的影子随着浅流渡过。 随着时间的流逝,月光渐渐变得明亮,云彩聚集,色彩浮动。 月亮像璧玉一样珍贵,却三次被献上,暗含遗憾;又像珍珠一样珍贵,却害怕再次被投入水中,暗含忧虑。 它能够承载千里之外的思念,来照亮我楚地的乡愁。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个秋夜池边的景象,通过月亮在水中的倒影,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意象,如“满轮沈玉镜”、“半魄落银钩”等,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月亮的美丽和神秘。同时,通过“似璧悲三献”、“疑珠怯再投”等句,巧妙地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忧虑。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无限思念之情。

张子容

张子容

唐襄州襄阳人。玄宗先天进士。为乐城令。与孟浩然友善,尝同隐鹿门山。其诗多酬唱之作。有集。 ► 1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