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京兆庞尹

· 马戴
神州丧贤尹,父老泣关中。 未尽群生愿,才留及物功。 清光沈皎月,素业振遗风。 履迹莓苔掩,珂声紫陌空。 从来受知者,会葬汉陵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神州:指中国。
  • :失去。
  • 贤尹:贤能的官员。
  • 群生:众生,指百姓。
  • 及物功:对社会有实际贡献的功绩。
  • 清光:清明的光辉。
  • 沈皎月:沉静而明亮的月亮。
  • 素业:清白的业绩。
  • 振遗风:振兴前人留下的良好风气。
  • 履迹:足迹。
  • 莓苔:青苔。
  • 珂声:马勒上的装饰物发出的声音。
  • 紫陌:帝都的道路。
  • 受知者:受到赏识的人。
  • 会葬:集体安葬。
  • 汉陵:汉朝皇帝的陵墓。

翻译

中国失去了贤能的官员,关中的父老们悲泣不已。 他未能完全满足百姓的期望,但留下了对社会有实际贡献的功绩。 他的清廉光辉如同沉静明亮的月亮,他的清白业绩振兴了前人留下的良好风气。 他的足迹被青苔掩盖,马勒上的装饰声在帝都的道路上回荡,显得空旷而寂寥。 那些曾经受到他赏识的人,将会在汉陵东集体安葬他。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对一位贤能官员逝世的哀悼之情。诗中,“神州丧贤尹”一句即点明了主题,表达了失去贤才的沉痛。后文通过对官员生前事迹的回顾,展现了他的清廉和对社会的贡献,以及他逝世后人们的怀念和哀思。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诗人对逝者的敬仰和哀悼之情。

马戴

马戴

马戴,字虞臣,定州曲阳(今河北省曲阳县)人。晚唐诗人、官员。早年屡试不第,武宗会昌四年(844年)始中进士,同榜有项斯、赵嘏。大中元年(847年),太原李司空辟掌书记,后以正言被斥为龙阳(今湖南省汉寿县)尉。终太学博士。曾隐居华山,并遨游边关。咸通年间,应辟佐大同军幕府,与贾岛、许棠相唱答。咸通七年(867年),擢拔为国子、太常博士。工于诗,叶矫然称:“晚唐之马戴,盛唐之摩诘也。”杨慎称其《楚江怀古》“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一联,谓“虽柳吴兴(柳恽)无以过也”。纪昀认为“晚唐诗人,马戴骨格最高”。咸通九年(869年),病卒于太常博士任上。有《会昌进士诗集》1卷,《补遗》1卷。 ► 17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