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黄隐居归南海

· 许浑
瘴雾南边久寄家,海中来往信流槎。 林藏狒狒多残笋,树过猩猩少落花。 深洞有云龙蜕骨,半岩无草象生牙。 知君爱宿层峰顶,坐到三更见日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瘴雾:指南方湿热地区的有毒雾气。
  • 流槎:指漂流的木筏。
  • 狒狒:一种猴类动物。
  • 猩猩:一种大型灵长类动物。
  • 龙蜕骨:传说中龙蜕变后留下的骨头。
  • 象生牙:大象死后留下的象牙。
  • 层峰顶:层层叠叠的山峰之巅。
  • 日华:日光的光华。

翻译

长久以来,你在南方瘴雾之地安家,乘着海上的木筏往来。 森林中狒狒藏匿,残存的竹笋众多,树间猩猩穿梭,落花却稀少。 深邃的洞穴中有龙蜕变的遗骨,半山岩壁上无草,象牙却显露。 我知道你喜爱在层层山峰之巅过夜,坐等至三更时分,便能见到日光的光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南海边远地区的自然景观和神秘气息。通过“瘴雾”、“流槎”等词语,勾勒出一幅远离尘嚣的海边生活图景。诗中“林藏狒狒多残笋,树过猩猩少落花”生动描绘了热带雨林的生机与野趣。后两句“深洞有云龙蜕骨,半岩无草象生牙”则增添了一抹神秘色彩,展现了自然的古老与奥秘。结尾处“知君爱宿层峰顶,坐到三更见日华”表达了对友人独特生活情趣的理解与赞赏,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敬畏。

许浑

许浑

许浑,生卒年不详,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诗人,润州(今江苏镇江)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七五律尤佳,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湿,杜甫一生愁”评价之。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 51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