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峄山碑

· 张继
六国平来四海家,相君当代擅才华。 谁知颂德山头石,却与他人戒后车。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峄山碑:位于今山东省邹城市峄山,古代著名的碑刻之一,记载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功绩。
  • 六国平来四海家:指秦始皇统一六国,使天下一家。
  • 相君:指秦始皇。
  • 擅才华:指秦始皇在统一六国过程中展现出的卓越才能。
  • 颂德:歌颂功德。
  • 山头石:指峄山碑。
  • 后车:比喻后来的君主或事件。

翻译

秦始皇统一六国,天下一家,他本人在那个时代展现了卓越的才华。谁曾想到,那座歌颂他功德的峄山碑,最终却成了警示后来者的石碑。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峄山碑的描写,反映了历史的变迁和警示意义。诗中,“六国平来四海家”一句,既赞颂了秦始皇统一六国的伟业,也体现了天下一统的宏大格局。后两句则通过峄山碑的转变,暗示了历史的无常和警示后来者的重要性,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深沉的思考。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张继对历史的深刻洞察和独到见解。

张继

张继,字懿孙,汉族,襄州人(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他的生平不甚可知。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的进士。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 ► 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