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杭州孤山寺

· 张祜
楼台耸碧岑,一径入湖心。 不雨山长润,无云水自阴。 断桥荒藓涩,空院落花深。 犹忆西窗月,钟声在北林。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碧岑(bì cén):青翠的小山。
  • 断桥:指西湖上的断桥,因白娘子的故事而著名。
  • 荒藓(huāng xiǎn):长满荒草和苔藓。
  • (sè):形容荒凉、不顺畅。
  • 空院:空旷的庭院。
  • 落花深:形容落花很多,堆积得很深。
  • 犹忆:仍然记得。
  • 西窗月:指西窗外的月光,常用来象征思念或回忆。
  • 北林:北边的树林。

翻译

楼台高耸在青翠的小山上,一条小径直通湖心。 即使不下雨,山也总是湿润的;没有云,水面也自然阴暗。 断桥上长满了荒草和苔藓,显得有些荒凉;空旷的庭院里,落花堆积得很深。 我仍然记得西窗外那皎洁的月光,而钟声则从北边的树林中传来。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杭州孤山寺的静谧与幽美。通过“楼台耸碧岑”和“一径入湖心”的描绘,展现了寺庙的孤高与湖水的宁静。诗中“不雨山长润,无云水自阴”巧妙地运用了对仗和意象,传达了山水的自然之美。后两句则通过断桥、荒藓、空院、落花等元素,营造出一种荒凉而深邃的意境,结尾的“犹忆西窗月,钟声在北林”则带有一种淡淡的怀旧和思念之情,使全诗的情感更加丰富和深沉。

张祜

张祜

张祜(生卒年不详),字承吉,邢台清河(一说山东德州)人,唐代诗人。出生在清河张氏望族,家世显赫,被人称作张公子,有“海内名士”之誉。张祜的一生,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张祜以是得名,《全唐诗》收录其349首诗歌。 ► 5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