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侍郎迥秀薛长史季昶同赋得水字

· 张说
汉郡接胡庭,幽并对烽垒。 旌旗按部曲,文武惟卿士。 薛公善筹画,李相威边鄙。 中冀分两河,长城各万里。 藉马黄花塞,蒐兵白狼水。 胜敌在安人,为君汗青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迥秀:远超一般,出众。
  • 季昶:人名,薛季昶,唐代官员。
  • 烽垒:古代边防报警的烽火台。
  • 部曲:古代军队编制单位。
  • 卿士:古代官名,指高级官员。
  • 筹画:谋划,策划。
  • 边鄙:边疆,边远地区。
  • 中冀:指中原地区。
  • 黄花塞:地名,古代边塞。
  • 蒐兵:检阅军队。
  • 白狼水:河流名,具体位置不详。
  • 汗青史:指史书,历史记载。

翻译

汉郡与胡人的庭帐相接,幽州与并州都有烽火台守望。 旌旗按照军队的编制排列,文武官员都是国家的栋梁。 薛公善于谋划策略,李相则在边疆威名远扬。 中原地区分隔着两条大河,长城蜿蜒万里。 凭借战马在黄花塞上奔驰,检阅军队于白狼水边。 战胜敌人在于安定人心,这样的功绩将被载入史册。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唐代边疆的景象和官员的功绩。诗中通过“汉郡接胡庭”和“幽并对烽垒”展现了边疆的紧张局势,而“旌旗按部曲”和“文武惟卿士”则体现了军队的有序和官员的重要性。薛公和李相的描绘,突出了他们的智谋和威望。最后,诗人强调了战胜敌人不仅在于武力,更在于安定人心,这样的功绩才能被历史铭记。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边疆安宁和英雄人物的赞美。

张说

张说

唐河南洛阳人,先世范阳人,居河东,字道济,一字说之。武则天时应诏对策乙等,授太子校书。中宗时为黄门侍郎。睿宗时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劝睿宗以太子李隆基监国。玄宗开元初任中书令,封燕国公。后历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兼朔方军节度使,奏罢边兵二十余万,又以府兵多逃亡,奏罢当番卫士,招募壮士以充宿卫。再兼中书令,又为修书使,知丽正书院事。长于文辞,朝廷重要文件多出其手,与许国公苏颋并称“燕许大手笔”。为李林甫所挤,罢相。卒谥文贞。有集。 ► 3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