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泰伯庙送倪元镇

· 袁凯
剪商肇基迹,传季思逮圣。 兄弟逃荆蛮,让德一何盛。 千家聿来从,勾吴始开境。 遥遥至裔孙,欲大心逾骋。 深宫贮妖丽,高台瞰遐迥。 既拒伍胥忠,还甘太宰佞。 邻邦树仇怨,上国肆争竞。 社稷终变迁,轩楹独完正。 相传在闾里,洒扫改严净。 岁时具牡醴,歌舞劳送迎。 楚鬼久无食,越魄谁将籥。 强暴有湮晦,圣哲无终竟。 于焉送将归,舟舻得依并。 是时春气和,氤氲满芳径。 渚花动幽彩,汀莆发深靘。 江水去不息,烟霞日将暝。 敛衣拜阶下,怀哉起孤咏。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剪商:指商朝的灭亡。
  • 肇基:开始建立基础。
  • 传季:指传承给季孙。
  • 逮圣:达到圣人的境界。
  • 逃荆蛮:逃到荆蛮之地。
  • 让德:谦让的美德。
  • 聿来从:迅速前来归附。
  • 勾吴:古代吴国的别称。
  • 裔孙:后代子孙。
  • 心逾骋:心志更加放纵。
  • 妖丽:妖艳美丽的女子。
  • 遐迥:遥远而广阔。
  • 伍胥:指伍子胥,春秋时期吴国大夫。
  • 太宰:古代官名,此指吴国太宰伯嚭。
  • :谄媚,奉承。
  • 肆争竞:肆意争斗。
  • 轩楹:指庙宇的柱子和梁架。
  • 完正:完整无损。
  • 闾里:乡里,指民间。
  • 严净:庄严清净。
  • 牡醴:祭祀用的酒。
  • 楚鬼:指楚国的亡灵。
  • 越魄:指越国的亡灵。
  • :古代的一种管乐器。
  • 湮晦:湮没,晦暗。
  • 圣哲:指有智慧和高尚品德的人。
  • 于焉:在这里。
  • 舟舻:船只。
  • 氤氲:形容烟雾或云气浓郁。
  • 渚花:水边或水中的花。
  • 幽彩:深邃的光彩。
  • 汀莆:水边的蒲草。
  • 深靘:深邃而美丽。
  • 烟霞:烟雾和云霞。
  • :日落,天黑。
  • 孤咏:独自吟咏。

翻译

商朝灭亡,开始建立新的基业,传承给季孙,达到圣人的境界。兄弟们逃到荆蛮之地,他们的谦让美德是多么盛大。千家万户迅速前来归附,勾吴国开始开拓疆域。直到后代子孙,心志更加放纵。深宫中贮藏着妖艳美丽的女子,高台上俯瞰着遥远而广阔的景色。既拒绝伍子胥的忠诚,又甘愿接受太宰的谄媚。邻国之间树立仇怨,上层社会肆意争斗。社稷最终变迁,庙宇的柱子和梁架却完整无损。这些传说在民间流传,庙宇被重新打扫得庄严清净。每年都会准备祭祀用的酒,歌舞中劳作着送迎。楚国的亡灵久未得到祭祀,越国的亡灵又有谁来吹奏乐器呢?强暴者终将湮没,而圣哲之人则永无终竟。在这里送别,船只依并而行。此时春气和谐,烟雾和云气弥漫在芳香的小径上。水边的花朵闪烁着深邃的光彩,水边的蒲草展现出深邃而美丽。江水不停地流去,烟霞日渐昏暗。整理衣裳,跪拜在阶下,怀念之情油然而生,孤独地吟咏起来。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泰伯庙的历史背景和周边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圣哲美德的赞颂。诗中,“剪商肇基迹”等句回顾了商朝的灭亡和吴国的兴起,而“兄弟逃荆蛮”等句则赞美了泰伯兄弟的谦让美德。后文通过对庙宇的描写和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庄严而凄美的氛围,体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美好品质的向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丰富,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视角。

袁凯

袁凯

袁凯,生卒年不详,字景文,号海叟,明初诗人,以《白燕》一诗负盛名,人称袁白燕。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任监察御史,后因事为朱元璋所不满,伪装疯癫,以病免职回家,终“以寿终”。著有《海叟集》四卷。 ► 2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