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廉宪节

圣世耄臣鬓欲丝,风姿还似岁寒时。 九重天子心方简,百万生灵命已随。 畿内经纶当大展,省中霖雨遍先施。 赠行固我寻常事,总在图中几首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圣世:指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时代。
  • 耄臣:年老的臣子。
  • 鬓欲丝:形容头发已经花白,即将变成丝状。
  • 岁寒:比喻困境或艰难时期。
  • 九重天子:指皇帝,古代认为天有九重,皇帝居于最高层。
  • 心方简:心思单纯,没有杂念。
  • 生灵:指百姓。
  • 畿内:京城及其周边地区。
  • 经纶:指治理国家的大计。
  • 霖雨:连绵不断的雨,比喻恩泽。
  • 省中:指中央政府。
  • 赠行:送别时的赠言或赠物。
  • 固我:本来就是。
  • 寻常事:平常的事情。
  • 总在:总是包含在。
  • 图中:指诗中。

翻译

在这样一个政治清明的时代,年老的臣子头发已经花白,但他的风姿依旧坚韧如岁寒之时。皇帝的心思单纯,而百万百姓的命运已经与他紧密相连。在京城及其周边地区,治理国家的大计应当大展宏图,中央政府的恩泽应该先行普及。送别时的赠言,对我来说本是平常之事,但总是包含在几首诗中。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臣在圣明时代的风采,以及他对国家和百姓的深厚情感。诗中“圣世耄臣鬓欲丝,风姿还似岁寒时”展现了老臣虽年迈但精神不衰的形象,而“九重天子心方简,百万生灵命已随”则表达了皇帝与百姓命运的紧密联系。后两句“畿内经纶当大展,省中霖雨遍先施”强调了老臣对国家治理的期望和中央政府应给予的恩泽。最后两句则体现了诗人对赠别之事的淡然态度,以及诗歌在表达情感中的重要作用。

陈献章

明广东新会人,字公甫,号石斋,晚号石翁,居白沙里,学者称白沙先生。正统十二年,两赴礼部不第。从吴与弼讲理学,居半年而归。筑阳春台,读书静坐,数年不出户。入京至国子监,祭酒邢让惊为真儒复出。成化十九年授翰林检讨,乞终养归。其学以静为主,教学者端坐澄心,于静中养出端倪。兰溪姜麟称之为“活孟子”。又工书画,山居偶乏笔,束茅代之,遂自成一家,时呼为茅笔字。画多墨梅。有《白沙诗教解》、《白沙集》。 ► 21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