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梁先生芸阁

圣人与天本无作,六经之言天注脚。百氏区区赘疣若,汗牛充栋故可削。 世人闻见多尚博,恨不堆书等山岳。舍东丈人号芸阁,高坐松根自鸣铎。 抠趋童子慎唯诺,口授心传为小学。孝经论语时参错,子史平生尽拈却,寄以斯名聊自谑。 讲下诸郎颇淳朴,谁敢作嘲侮先觉。读书不为章句缚,千卷万卷皆糟粕。 野鸟昼啼山花落,舍西先生睡方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六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乐经》、《春秋》六部儒家经典。
  • 百氏:指诸子百家。
  • 赘疣:比喻多余无用的东西。
  • 汗牛充栋:形容书籍非常多。
  • 芸阁:藏书的地方,也指书房。
  • 抠趋:恭敬地跟随。
  • 唯诺:应答声,表示顺从。
  • 小学:指儿童教育的基础阶段。
  • 章句:指对古书的注解和解释。
  • 糟粕:比喻无用的或质量低劣的东西。

翻译

圣人与天本来无需刻意作为,六经中的言论不过是天的注解。百家学说如同多余的赘生物,汗牛充栋的书籍其实可以削减。 世人往往追求博学,恨不得书籍堆积如山。而东边的丈人号称芸阁,高坐在松树根旁,自己敲响铎铃。 跟随的童子恭敬地应答,他口授心传,教授基础的儿童教育。《孝经》和《论语》时常交错讲授,子史类的书籍则被完全搁置,以此名号自嘲。 讲堂下的诸位青年颇为淳朴,谁敢嘲笑这位先知先觉。读书不应被章句束缚,千卷万卷的书籍皆为糟粕。 野鸟在白天啼叫,山花随风飘落,舍西的先生正睡得香甜。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圣人”与“六经”、“百氏”与“赘疣”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于学问的深刻见解。作者认为真正的学问不应被繁琐的书籍所束缚,而应追求本质和精髓。诗中“舍东丈人”的形象,象征着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真知的学者风范。结尾处的自然景象,更是以景结情,表达了作者对于清静自得生活的向往。

陈献章

明广东新会人,字公甫,号石斋,晚号石翁,居白沙里,学者称白沙先生。正统十二年,两赴礼部不第。从吴与弼讲理学,居半年而归。筑阳春台,读书静坐,数年不出户。入京至国子监,祭酒邢让惊为真儒复出。成化十九年授翰林检讨,乞终养归。其学以静为主,教学者端坐澄心,于静中养出端倪。兰溪姜麟称之为“活孟子”。又工书画,山居偶乏笔,束茅代之,遂自成一家,时呼为茅笔字。画多墨梅。有《白沙诗教解》、《白沙集》。 ► 21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