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挽徵士:挽,哀悼;徵士,指有学问但未出仕的人。
- 英魂:指逝者的灵魂。
- 昏衢:昏暗的道路,比喻人世。
- 哀讣:哀悼的讣告。
- 士大夫:古代指官僚阶层,也泛指有学问的人。
- 拜命:接受任命。
- 宠诏:皇帝的恩诏。
- 安人:使人心安,这里指未能实现的政治理想。
- 宏谟:宏大的计划或策略。
- 芳名:美好的名声。
- 藉藉:众多纷杂的样子,这里形容名声广泛传播。
- 泯:消失。
- 大志:宏伟的志向。
- 淹淹:沉没,这里指未能实现。
- 恨未舒:遗憾未能展开。
- 读书天不负:指读书人的努力不会被辜负。
翻译
逝者的英魂已远去,进入那昏暗的人世之路,哀悼的消息突然震惊了士大夫们。他刚刚接受了皇帝的恩诏,但那些安抚人心的宏大计划却未能展开。他美好的名声广泛传播,令人叹息难以消失,宏伟的志向却沉没未展,遗憾万分。自古以来,读书人的努力不会被辜负,但这句话在今天看来也成了空话。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对一位有学问但未出仕的逝者的哀悼和对其未竟志向的遗憾。诗中,“英魂去去入昏衢”描绘了逝者灵魂的离去,而“哀讣俄惊士大夫”则突出了这一消息对士大夫阶层的冲击。后两句通过对逝者生前接受任命和未能实现宏图的对比,加深了对其命运的同情。最后,诗人以“读书天不负”与“此言今日也成虚”的对比,抒发了对逝者命运的无奈和对时代现实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