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南华外篇述以四言十五章骈拇
天意日平,圣心奚卼。水静晰形,镜虚明发。恬寂俞俞,尧宫舜阙。
天乐天和,去垒除矹。通于万物,有始有卒。流为五末,无本自竭。
先后尊卑,千古未滑。五变形名,九变赏罚。道德所生,其序难越。
辩士一曲,旁穿谬掘。十二经言,从兹久淈。击鼓求亡,仁义是揭。
士成刺老,牛马相讦。知巧虽存,窃机乃发。轮扁问桓,古人既歇。
糟粕虽存,心口空咄。道之在天,惟恍惟惚。传之于书,若存若没。
至人和光,如日照月。吾师吾师,天根月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卼(wù):动摇不安的样子。
- 晰:清楚,明白。
- 俞俞:从容自得的样子。
- 阙:宫殿。
- 矹(wù):摇动不定的样子。
- 五末:指五行(金、木、水、火、土)的末端,比喻事物的细微末节。
- 淈(gǔ):搅浑,混乱。
- 揭:高举。
- 讦(jié):攻击别人的短处或揭发别人的隐私。
- 咄(duō):表示呵叱。
- 恍惚:不清晰,难以捉摸。
- 和光:和谐的光辉。
- 天根月窟:比喻高深的境界或神秘的地方。
翻译
天意日益平和,圣人的心为何动摇不安。水面平静时能清晰映出形体,镜子空虚时能明亮地照出事物。内心恬淡寂静,从容自得,如同尧舜的宫殿般庄严。
天乐与天和,去除心中的垒块和摇动不定。与万物相通,有始有终。五行之末,无根本自然枯竭。先后尊卑,千古不变。五行与形名变化,九变赏罚。道德所生,其顺序难以超越。
辩士的一曲,旁敲侧击,谬误挖掘。十二经言,从此混乱。击鼓寻求失去的,仁义被高举。士人成刺老,牛马相互攻击。智巧虽存,窃机乃发。轮扁问桓,古人已逝。
糟粕虽存,心口空自呵叱。道之在天,惟有恍惚。传之于书,若存若没。至人和光,如日照月。吾师吾师,天根月窟。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天意、圣心、道德等抽象概念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宇宙自然和人文道德的深刻理解。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如“水静晰形,镜虚明发”比喻内心的平静与清明,“天乐天和,去垒除矹”表达了追求和谐与去除杂念的愿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对道的追求和对至人境界的向往。
郭之奇的其他作品
- 《 读南华外篇述以四言十五章骈拇 》 —— [ 明 ] 郭之奇
- 《 竣事以季秋十三日渡黄河 》 —— [ 明 ] 郭之奇
- 《 和尔韬悼亡姬月容二作姬葬黄岐已一周矣 》 —— [ 明 ] 郭之奇
- 《 庭树 》 —— [ 明 ] 郭之奇
- 《 十八早自从叔公车舫至峡江过伯常兄舟中共酌醉后口占二绝 》 —— [ 明 ] 郭之奇
- 《 己巳南归晚舆见初月口占 》 —— [ 明 ] 郭之奇
- 《 送林紫涛巡按宣大三首 》 —— [ 明 ] 郭之奇
- 《 暮春即事十二绝 》 —— [ 明 ] 郭之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