檃括南华经词旨述内篇六言七章逍遥游

分国谁知少足,全人每视忘情。楚肝越胆随付,道貌天形自成。 吟树瞑梧曷苦,支离大瘿休惊。异同将使俱化,坚白何须更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檃括:古代一种刑罚,将人绑在木架上,用竹板或木板抽打。
  • 南华经:即《庄子》,道家经典之一。
  • 内篇:《庄子》的核心部分,共六篇。
  • 逍遥游:《庄子》内篇中的一篇,主要讲述逍遥自在的生活态度。
  • 分国:分割国家,指政治上的分裂。
  • 全人:完美的人,指道德修养极高的人。
  • 楚肝越胆:比喻极端的忠诚和勇敢。
  • 道貌天形:形容人的外表和气质符合道家的理想。
  • 吟树瞑梧:指在树下吟诗,梧桐树下静思。
  • 支离大瘿:支离,破碎;大瘿,大的肿瘤。比喻事物的破碎和畸形。
  • 坚白:坚持清白,指坚守道德原则。

翻译

谁知道分割国家的人何时能满足,完美的人常常忘却情感。楚国的肝胆可以随意付出,道家的理想形象自然形成。 在树下吟诗,梧桐树下的夜晚何其苦涩,破碎和畸形的事物不必惊慌。异同终将使万物俱化,坚持清白又何必再次争论。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庄子》内篇“逍遥游”思想的阐释,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洞察。诗中“分国谁知少足”反映了政治分裂的无常和人的贪婪,“全人每视忘情”则体现了道家追求超脱情感的理想。后句以“楚肝越胆”和“道貌天形”对比,强调了忠诚与道家理想的冲突与融合。结尾的“坚白何须更鸣”则是对坚守原则的反思,认为在变化无常的世界中,坚持清白无需多言,自然有其价值。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对道家哲学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郭之奇

明广东揭阳人,字仲常。崇祯元年进士。累迁至詹事府詹事。后隐居南交山中,结茅屋数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