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南华杂篇述以五言十一章庚桑楚
今言而古藉,二三垂典册。
先人作己言,千百拟衡石。
寓言若玄珠,重言如拱璧。
谁持璧与珠,使人群啧啧。
卮言日曼衍,天倪随地斥。
终身未尝言,终言孰能格。
可不可谁分,然不然共择。
万物本天均,是非凭众斁。
已化复相生,无县那许射。
罔两莫群疑,景形方自索。
日火贷其光,夜阴恶可借。
无有入无閒,相视久无逆。
盛德果如无,舍者将争席。
无言无不言,始信无言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南华:指《南华经》,即《庄子》。
- 杂篇:指《庄子》中的杂篇。
- 五言:指五言诗。
- 庚桑楚:《庄子》中的一个人物。
- 玄珠:比喻深奥的道理。
- 拱璧:古代一种玉器,比喻珍贵的东西。
- 卮言:指随意说的话。
- 天倪:指天地的边际。
- 斁:厌弃。
- 县:同“悬”,悬挂。
- 罔两:指影子外围的淡薄阴影。
- 景形:指影子和形体。
- 无閒:没有间隙。
- 无逆:没有违背。
- 盛德:指高尚的品德。
- 舍者:指放弃的人。
- 争席:争座位,比喻争名夺利。
翻译
现今的言论被古籍记载,这些典籍中留下了二三的篇章。 先人们写下自己的言论,千百年来被视为衡量是非的标准。 寓言如同深奥的玄珠,重言则像珍贵的拱璧。 谁能持有这些珠与璧,使得人们纷纷称赞。 随意的话语日复一日地蔓延,天地的边际随处被斥责。 终身未曾真正言说,最终的言论谁能评判。 可与否无人能分,然与不然共同选择。 万物本自天均,是非凭众人厌弃。 已变化的事物再次相生,无悬挂那许射。 罔两莫群疑,影子和形体方自探索。 日与火借其光,夜的阴暗恶可借。 无有入无间隙,相视久无违背。 盛德果真如无,放弃者将争座位。 无言亦无不言,始信无言的益处。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古籍言论的反思,探讨了言论的价值与意义。诗中运用了寓言、重言等修辞手法,将深奥的道理与珍贵的物品相比,强调了言论的重要性。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言论自由与多样性的追求,认为万物本自天均,是非应由众人共同选择。最后,诗人提出了“无言无不言”的观点,认为无言也是一种有益的表达方式。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简练,表达了诗人对言论自由与多元化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