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立夏下旬犹春月也作留春诗十首

春去人留雨散萍,空馀芳杜满前汀。 歌骚每畏湘云黑,处困愁看越水青。 泪应猿声千叠断,魂依鳄渚万波冥。 子山哀赋悬今古,萧瑟悲凉那可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píng):浮萍,一种水生植物。
  • 芳杜:香草,这里指芳香的植物。
  • (tīng):水边平地,小洲。
  • 歌骚:指吟咏《离骚》,屈原的作品。
  • 湘云:湘江上的云,这里可能指湖南一带的天气。
  • 越水:指浙江一带的水域。
  • 猿声:猿猴的叫声,常用来形容哀怨之音。
  • 鳄渚(è zhǔ):鳄鱼出没的水边,这里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地方。
  • 万波冥:形容水波浩渺,深不可测。
  • 子山哀赋:指宋玉的《九辩》,其中“子山”是宋玉的字。
  • 萧瑟:形容景色凄凉。

翻译

春天已去,人们留下,雨水散去,浮萍漂浮,只剩下芳香的植物遍布前方的水边小洲。吟咏《离骚》时常害怕湘江上的乌云,身处困境时忧愁地看着越地清澈的水。泪水似乎随着猿猴的哀鸣而千回百转地断绝,灵魂依附在鳄鱼出没的水边,随着万波深不可测。宋玉的哀赋跨越古今,那悲凉凄凉的情感实在难以听闻。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春天逝去后的凄凉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春光的留恋和对人生困境的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雨散萍”、“芳杜满前汀”等,营造出一种空灵而又哀愁的氛围。后句通过对湘云、越水的描绘,以及猿声、鳄渚的比喻,加深了诗的情感深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留春诗。

郭之奇

明广东揭阳人,字仲常。崇祯元年进士。累迁至詹事府詹事。后隐居南交山中,结茅屋数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