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一自寿

孤子今来六十一,慈亲己过八旬三。 旌书门外题新榜,拭泪床头换旧衫。 少有菑畬供俯仰,不妨渔钓老东南。 些儿别作长生计,岩畔丹书有两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孤子:指失去父亲的孩子。
  • 六十一:指作者当时的年龄。
  • 慈亲:指作者的母亲。
  • 八旬三:指八十岁零三个月,旬指十年。
  • 旌书:指表彰的文书。
  • 新榜:新的匾额或表彰的标志。
  • 拭泪:擦去眼泪。
  • 旧衫:旧衣服。
  • 菑畬:(zī yú),指耕种的土地。
  • 俯仰:指生活所需。
  • 渔钓:钓鱼,这里指隐居生活。
  • 老东南:指在东南地区老去。
  • 些儿:一点儿,稍微。
  • 长生计:指寻求长生不老的方法或计划。
  • 岩畔:岩石旁边。
  • 丹书:指道教的经书或秘籍。
  • 两函:两册。

翻译

我这个失去父亲的孩子今年已经六十一岁了,而我的慈母已经过了八十岁零三个月。家门口挂着新的表彰匾额,我在床头擦去眼泪,换上了旧衣服。年轻时有耕种的土地足以维持生活,现在不妨在东南地区过着钓鱼的隐居生活。稍微考虑一下寻求长生不老的计划,岩石旁边有两册道教的经书。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献章在六十一岁生日时所作,表达了对母亲的敬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中,“孤子”与“慈亲”形成对比,突出了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通过“旌书”与“拭泪”、“新榜”与“旧衫”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对荣誉的淡然和对简朴生活的珍视。最后,提到“长生计”和“丹书”,透露出作者对超脱尘世的向往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晚年的心境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陈献章

明广东新会人,字公甫,号石斋,晚号石翁,居白沙里,学者称白沙先生。正统十二年,两赴礼部不第。从吴与弼讲理学,居半年而归。筑阳春台,读书静坐,数年不出户。入京至国子监,祭酒邢让惊为真儒复出。成化十九年授翰林检讨,乞终养归。其学以静为主,教学者端坐澄心,于静中养出端倪。兰溪姜麟称之为“活孟子”。又工书画,山居偶乏笔,束茅代之,遂自成一家,时呼为茅笔字。画多墨梅。有《白沙诗教解》、《白沙集》。 ► 21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