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歌出门

于戏兮旷哉,彭湖兮飞渡来。朝南浦兮云棹,夕吴城兮月桅。 击余汰兮烟阔,扬吾舲兮波开。波开兮未极,高帆举兮瞬息。 风从水兮为鳞,舟在山兮振翼。望百里兮匡庐,坐超忽兮横侧。 分晴明兮众形,递遥迩兮诸色。虽变化兮多端,犹卷舒兮无匿。 謇将揖兮披衷,尚微杳兮难即。终有言欲告兮不能不前,亦惟感晴春兮非其易得。 恐阴曀兮中生,蔽光颜兮外蚀。或风雷兮怒凭,驱木石兮崩仄。 或雨雾兮偏蒙,长荆榛兮荟薿。人曰此兮天之变时,余实忧兮山之累德。 岂若兹兮霁初容,峙明湖兮不可惑。横千顷兮黛波,与清风兮琢磨。 渺波臣兮一叶,维七载兮五过。顾寸心兮有日,溯流从兮水之阿。 怀余情兮未发,焉能忍兮无吪。恃中忱兮谅直,想山意兮渊和。 遂倚窗兮至夕,舟既远兮为歌。念青帝之司峰兮亦无多,将鸣鹈之度岭兮奈时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于戏:感叹词,相当于“啊”。
  • 彭湖:地名,指鄱阳湖。
  • 云棹:指船,因船行如云。
  • 月桅:指船上的桅杆,因月光照耀而得名。
  • 击余汰:指船行激起的波浪。
  • 扬吾舲:扬起我的小船。
  • 瞬息:一瞬间。
  • 匡庐:指庐山。
  • 超忽:迅速,突然。
  • 递遥迩:递,依次;遥迩,远近。
  • 謇将揹:謇,口吃;将,将要;揹,背负。
  • 阴曀:阴暗。
  • 光颜:指阳光下的景象。
  • 怒凭:愤怒地依靠。
  • 崩仄:崩塌,倾斜。
  • 荟薿:草木茂盛的样子。
  • 霁初容:雨后天晴的样子。
  • 黛波:深青色的波浪。
  • 渺波臣:渺小的船夫。
  • 维七载:维,语助词;七载,七年。
  • 水之阿:水边。
  • 无吪:不动。
  • 中忱:内心的真诚。
  • 渊和:深沉和谐。
  • 鸣鹈:鸣叫的鹈鹕。

翻译

啊,多么辽阔啊!彭湖啊,飞渡而来。早晨在南浦划云般的船,傍晚在吴城挂月般的桅。 船行激起烟波浩渺,扬起我的小船波涛分开。波涛分开还未到尽头,高帆扬起一瞬间。 风随水起如鱼鳞,舟在山间如振翅。望百里外的庐山,突然超越横侧。 分隔晴明中的各种形态,依次展现远近的各种色彩。虽然变化多端,但仍舒卷自如无所隐藏。 我将要表达内心的真诚,但仍微妙难以立即表达。最终有话想要告诉你,不能不前进,也只有感受晴朗的春天,并非易得。 恐怕阴暗中生出,遮蔽阳光下的景象。或许风雷愤怒地依靠,驱使木石崩塌倾斜。 或许雨雾偏蒙,长满荆棘草木茂盛。人们说这是天变之时,我实在担忧山的积累的德行。 怎能像这样雨后天晴的样子,屹立在明亮的湖中不可迷惑。横亘千顷深青色的波浪,与清风琢磨。 渺小的船夫啊,一叶小舟,七年间五次经过。回顾内心有日,溯流从水边。 怀着我的情感未发,怎能忍住不动。依靠内心的真诚和正直,想象山的深沉和谐。 于是倚窗直到傍晚,船已远去成为歌。思念青帝掌管的山峰也不多,将鸣叫的鹈鹕飞越山岭,奈何这时光。

赏析

这首作品以壮阔的湖景为背景,通过描绘船行湖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如“云棹”、“月桅”、“风从水兮为鳞”等,展现了湖光山色的壮丽与变幻。同时,通过对“晴春”、“阴曀”、“风雷”等自然现象的描绘,抒发了对自然界变幻莫测的敬畏之情。最后,通过对“青帝”、“鸣鹈”的提及,寄托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郭之奇

明广东揭阳人,字仲常。崇祯元年进士。累迁至詹事府詹事。后隐居南交山中,结茅屋数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