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张曲江撰徐䀻君墓碣

知心未问陈蕃辈,欲起先生在帝桓。 自古山林轻禄位,至今朋党惜衣冠。 寻常笑语诸公抚,七十支离一老看。 谁道开元张相国,重磨碑碣写心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张曲江:指唐代名相张九龄,因其祖籍曲江(今广东韶关),故称。
  • 徐䀻君:人名,具体身份不详。
  • 墓碣:墓碑。
  • 陈蕃:东汉时期名臣,以清廉著称。
  • 帝桓:指汉桓帝,东汉的一位皇帝。
  • 山林:指隐居山林的生活。
  • 禄位:官职和俸禄。
  • 朋党:指政治上的同党,这里可能指张九龄的政治盟友。
  • 衣冠:古代士人的服饰,代指士人身份。
  • 支离:形容身体衰弱。
  • 开元:唐玄宗的一个年号,张九龄在开元年间任相。
  • 碑碣:石碑,这里指墓碑。
  • 心肝:比喻内心深处的情感或思想。

翻译

还未询问陈蕃这样的知心朋友,就想要在帝桓的时代请出先生。自古以来,山林隐居的生活就轻视官职和俸禄,至今朋党们仍珍惜士人的身份。平常的笑语中,诸公抚慰着,七十岁高龄、身体衰弱的老者独自一人看着。谁能想到,开元年间的张相国,会重新磨刻墓碑,写下内心的情感。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张九龄为徐䀻君撰写墓碣的描述,表达了对张九龄高尚品格和深厚情感的赞美。诗中,“知心未问陈蕃辈”一句,既表达了对张九龄的敬仰,也暗含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评。后文通过对“山林”与“禄位”、“朋党”与“衣冠”的对比,进一步强调了张九龄淡泊名利、重视情谊的品质。结尾处提到张九龄重磨碑碣,写心肝,更是将他的情感与行为升华到了一个高尚的境界,展现了诗人对张九龄深深的敬意和怀念。

陈献章

明广东新会人,字公甫,号石斋,晚号石翁,居白沙里,学者称白沙先生。正统十二年,两赴礼部不第。从吴与弼讲理学,居半年而归。筑阳春台,读书静坐,数年不出户。入京至国子监,祭酒邢让惊为真儒复出。成化十九年授翰林检讨,乞终养归。其学以静为主,教学者端坐澄心,于静中养出端倪。兰溪姜麟称之为“活孟子”。又工书画,山居偶乏笔,束茅代之,遂自成一家,时呼为茅笔字。画多墨梅。有《白沙诗教解》、《白沙集》。 ► 21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