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西夏十主

夏于中国弹丸尔,传世十君亦有以。 入朝归土繇保忠,地斤泽走诸戎迩。 银州观察漫相羁,朝为赐赵暮为李。 衣锦之人独厌兵,每念国恩深戒子。 子图王伯祖为名,英雄之主何锦绮。 环庆保安随意侵,塞门诸砦亡坚垒。 银泥家鸽众盘飞,好水川兵多坠死。 削官削姓岂堪惩,称帝称王终莫止。 心寒胆破繇范韩,更名受册从兹始。 相传累叶作咸宾,秉常为厉仍消弭。 辽宋逡巡日避金,中原云扰无停晷。 蕞尔西方绝塞尘,享年逾百真乔梓。 声罪犹闻遵顼师,戎人反抱华人耻。 灭国虽归蒙古胡,编年莫附辽金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弹丸:比喻地域狭小。
  • :由于。
  • 保忠:指保持忠诚。
  • 地斤泽:地名,指西夏的一个地区。
  • 诸戎:指西夏周边的各族。
  • :近。
  • 银州观察:指在西夏银州进行观察或管理。
  • :束缚,限制。
  • 朝为赐赵暮为李:指朝代更迭,赐姓赵的朝代变为赐姓李的朝代。
  • 衣锦之人:指穿着华丽服饰的人,比喻享受荣华富贵的人。
  • 厌兵:厌恶战争。
  • 国恩:国家的恩惠。
  • 王伯祖:指王位的继承者。
  • 锦绮:华丽的织物,比喻英雄人物的荣耀。
  • 环庆保安:指环绕庆州和保安的地区。
  • 塞门诸砦:指边塞的各个堡垒。
  • 坚垒:坚固的堡垒。
  • 银泥家鸽:指西夏的一种鸽子。
  • 好水川:地名,指西夏的一个地区。
  • 坠死:战死。
  • 削官削姓:指剥夺官职和改变姓氏。
  • 称帝称王:指自立为帝或王。
  • 心寒胆破:形容极度恐惧。
  • 范韩:指范仲淹和韩琦,两位宋朝的名臣。
  • 更名受册:指改变国号并接受册封。
  • 累叶:连续几代。
  • 咸宾:指普遍的宾客,比喻受到普遍尊敬。
  • 秉常为厉:指坚持常规并加以严格。
  • 消弭:消除,平息。
  • 逡巡:犹豫不决。
  • 云扰:混乱不安。
  • 蕞尔:形容小。
  • 绝塞尘:指边远地区的尘埃。
  • 享年逾百:指寿命超过一百岁。
  • 声罪:公开指责罪行。
  • 遵顼师:指遵循顼师的教导。
  • 戎人:指西夏人。
  • 编年:按年代编排的历史。

翻译

西夏在中国只是一个小小的存在,传了十代君主也有其原因。由于保忠的忠诚,地斤泽附近的各族都很近。在西夏银州进行观察或管理,朝代更迭,赐姓赵的朝代变为赐姓李的朝代。穿着华丽服饰的人独独厌恶战争,每每想到国家的恩惠就告诫子孙。子孙们图谋王位,祖辈为他们树立了英雄的名声。环庆和保安地区随意侵犯,边塞的堡垒失去了坚固。银泥家的鸽子在众多地方飞翔,好水川的士兵多有战死。剥夺官职和改变姓氏怎能惩戒,自立为帝或王终究无法停止。心寒胆破是由于范仲淹和韩琦,从此开始改变国号并接受册封。相传几代都作为普遍尊敬的宾客,坚持常规并加以严格,最终消除混乱。辽宋犹豫不决,日日躲避金朝,中原地区混乱不安,没有停歇。小小的西方边远地区,享年超过一百岁,真是长寿。公开指责罪行,遵循顼师的教导,西夏人却怀有华人的耻辱。虽然国家最终归于蒙古,但历史编年不应附属于辽金史。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西夏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和变迁,通过对西夏历代君主的描述,展现了其政治、军事和社会的复杂性。诗中,“弹丸”形容西夏地域狭小,而“传世十君”则显示了其历史的延续性。诗中还提到了西夏与周边民族的关系,以及其与中原王朝的互动,反映了西夏在历史洪流中的挣扎与变迁。通过对西夏历史的回顾,诗人表达了对这段历史的深刻理解和感慨。

郭之奇

明广东揭阳人,字仲常。崇祯元年进士。累迁至詹事府詹事。后隐居南交山中,结茅屋数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