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都台忧水患诗即次原韵

· 陈繗
牂牁遥接越江头,底事年来有横流。 万顷桑田千里浪,三江烟雨一渔舟。 浚川往迹嗟何在,播种无功恨未收。 想见台端今禹稷,为尧兼得十分忧。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牂牁(zāng kē):古代地名,今指广西一带。
  • 越江:指广西的江河。
  • 底事:何事,什么事。
  • 横流:泛滥的水流。
  • 浚川:疏浚河道。
  • 禹稷:禹,古代治水英雄;稷,古代农耕之神,此处指贤能的官员。

翻译

牂牁与遥远的越江相连,近年来为何常有水患横流。 万顷的桑田被千里巨浪淹没,三江的烟雨中只有一叶渔舟。 疏浚河道的往事已无处寻觅,播种却无收获,令人深感遗憾。 想象台上的贤能官员,如同禹稷一般,为尧帝分担了十分的忧愁。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水患带来的破坏景象,表达了对治理水患的渴望和对贤能官员的期盼。诗中“牂牁遥接越江头”展现了水患的广阔范围,“万顷桑田千里浪”则形象地描绘了水患的严重性。后两句通过对往昔治理河道的怀念和对当前无功的遗憾,进一步强调了治理水患的紧迫性。最后,以禹稷喻贤能官员,表达了对他们能够分担国家忧患的深切期望。

陈繗

陈繗,琼山人。明孝宗弘治六年(一四九三年)进士,翰林院检讨。有《唾馀集》。事见清道光《广东通志》卷六八。陈繗诗,以民国二十四年海南书局印《海南丛书》第五集《唾馀集》为底本。 ► 26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