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偶书所见

· 陈繗
一叶孤舟寄此生,江流谁管重和轻。 岸头日日躬腰走,水面时时挂杖行。 出险惟凭帆转力,无风频听棹歌声。 为他惆怅船头看,满眼烟波拨不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一叶孤舟:像一片叶子一样的小船,形容船只的渺小和孤独。
  • 寄此生:寄托一生,指诗人将自己的生活和命运寄托在这艘小船上。
  • 江流:江水流动。
  • 重和轻:指江流的深浅和缓急。
  • 躬腰走:弯腰行走,形容在岸边行走的艰难。
  • 挂杖行:拄着拐杖行走,同样形容行走的困难。
  • 帆转力:帆船转向的力量,指船只依靠风力和帆的作用来调整方向。
  • 棹歌:划船时的歌声,棹(zhào)指划船的桨。
  • 惆怅:悲伤,失意。
  • 烟波:烟雾笼罩的水面,形容江面的朦胧和广阔。

翻译

我像一片叶子般的小船,将一生寄托在这江流之中,江水的深浅缓急无人过问。岸边日日弯腰艰难行走,水面则时时拄着拐杖前行。出险全凭帆船转向的力量,无风时频频听到划船的歌声。我站在船头,为他感到悲伤,眼前满是拨不开的烟雾笼罩的江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江中孤舟上的所见所感,通过对比岸上与水面的行走,以及帆船与歌声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忧虑。诗中“一叶孤舟寄此生”一句,既表达了诗人的孤独,也暗示了他对生活的无奈和接受。后文通过对江流、岸边行走、帆船转向等自然景象的描写,进一步以物喻人,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惆怅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陈繗

陈繗,琼山人。明孝宗弘治六年(一四九三年)进士,翰林院检讨。有《唾馀集》。事见清道光《广东通志》卷六八。陈繗诗,以民国二十四年海南书局印《海南丛书》第五集《唾馀集》为底本。 ► 26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