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敕总两广军务都御史郴阳朱公

楚天春望思难任,生死交情秪自深。 岂有鹏程高万里,故收骏骨破千金。 姓名叨入黄公传,絮酒空怀孺子心。 拂拭孤桐向明月,哀弦弹绝不成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挽敕总:挽词,对已故者的哀悼之词。
  • 两广军务都御史:明代官职,负责两广地区的军事和监察事务。
  • 郴阳朱公:指朱公,郴阳人,曾任两广军务都御史。
  • 楚天:楚地的天空,泛指南方。
  • (zhī):只是。
  • 鹏程:比喻远大的前程。
  • 骏骨:比喻杰出的人才。
  • 破千金:花费大量金钱。
  • 黄公传:可能指某种传记或记载。
  • 絮酒:指简单的酒食,用于祭奠。
  • 孺子心:指纯真无邪的心。
  • 孤桐:孤立的桐树,常用来比喻孤独或高洁。
  • 哀弦:悲伤的琴弦。

翻译

楚地的春天,眺望远方,思绪难以承受,生死之间的友情只是自己深深体会。 哪里有鹏鸟那样高飞万里的前程,却故意收留了杰出的人才,不惜花费千金。 姓名被记载在黄公的传记中,简单的酒食却空怀孺子般的纯真之心。 拂拭着孤立的桐树,对着明月,悲伤的琴弦弹奏到极致,却发不出声音。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对已故的郴阳朱公的深切哀悼和对其生前事迹的缅怀。诗中,“楚天春望”与“生死交情”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逝者的怀念。通过“鹏程”与“骏骨”的比喻,赞美了朱公的远大志向和卓越才能。末句以“孤桐”和“哀弦”为意象,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悲痛,以及对逝者无法言说的哀思。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深沉感慨。

陈献章

明广东新会人,字公甫,号石斋,晚号石翁,居白沙里,学者称白沙先生。正统十二年,两赴礼部不第。从吴与弼讲理学,居半年而归。筑阳春台,读书静坐,数年不出户。入京至国子监,祭酒邢让惊为真儒复出。成化十九年授翰林检讨,乞终养归。其学以静为主,教学者端坐澄心,于静中养出端倪。兰溪姜麟称之为“活孟子”。又工书画,山居偶乏笔,束茅代之,遂自成一家,时呼为茅笔字。画多墨梅。有《白沙诗教解》、《白沙集》。 ► 21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