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林琰

扶胥早寄坐中身,晚入黉宫忽四春。 放意自名狂者事,到头谁是醉乡人。 世缘可徇聊同俗,习气难除每丧真。 闻道平湖归渐近,相逢空有一沾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扶胥(fú xū):古代的一种车,这里指代乘车。
  • 黉宫(hóng gōng):古代的学校。
  • 放意:放纵心意,随心所欲。
  • 自名:自称,自认为。
  • 狂者:放荡不羁的人。
  • 醉乡人:沉醉于某种境界或思想中的人。
  • 世缘:世俗的因缘,指与世间的各种关系。
  • (xùn):顺从,迁就。
  • 习气:长期形成的习惯和性格。
  • 丧真:失去本真,失去本性。
  • 平湖:地名,这里可能指林琰的归宿地。
  • 沾巾:泪水沾湿巾帕,形容悲伤。

翻译

早早地乘车寄身于扶胥,傍晚进入学校转眼已是四年。 随心所欲地自称是放荡不羁的人,但到了最后谁又能真正沉醉于自己的世界呢? 虽然可以迁就世俗的因缘,但长期形成的习惯和性格却难以改变,常常让人失去本真。 听说你即将回到平湖,我们相逢时只有泪水沾湿巾帕,空留悲伤。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林琰的悼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对人生境遇的感慨。诗中通过“扶胥”、“黉宫”等意象,勾勒出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变迁。后两句则深刻地探讨了人性的复杂与矛盾,即虽然可以迁就世俗,但内心的真实却难以保持。最后,对友人归来的期待与现实的无奈交织,形成了一种深沉的哀愁。

陈献章

明广东新会人,字公甫,号石斋,晚号石翁,居白沙里,学者称白沙先生。正统十二年,两赴礼部不第。从吴与弼讲理学,居半年而归。筑阳春台,读书静坐,数年不出户。入京至国子监,祭酒邢让惊为真儒复出。成化十九年授翰林检讨,乞终养归。其学以静为主,教学者端坐澄心,于静中养出端倪。兰溪姜麟称之为“活孟子”。又工书画,山居偶乏笔,束茅代之,遂自成一家,时呼为茅笔字。画多墨梅。有《白沙诗教解》、《白沙集》。 ► 21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