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题景

· 陈繗
横斜竹影夕阳西,半照山头半照溪。 却喜班联鸾凤侣,不闻野噪鹧鸪啼。 雨馀树滴猿偷果,风静花摇鸟过枝。 水隐波翻鱼弄月,天空弹打斗星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翰林:古代官名,此指在翰林院任职的文人。
  • 横斜:形容竹影斜斜地交错。
  • 鸾凤侣:比喻美好的伴侣。
  • 鹧鸪啼:鹧鸪的叫声,常用来形容凄凉或思乡之情。
  • 雨馀:雨后。
  • 猿偷果:猿猴偷吃果实。
  • 风静:风停止了。
  • 水隐波翻:水面波纹翻滚,但因光线或距离的原因看不清楚。
  • 鱼弄月:鱼在水中游动,仿佛在玩弄月光。
  • 天空弹打斗星移:形容夜空中的星星闪烁,仿佛在互相碰撞。

翻译

夕阳西下,竹影斜斜地交错着,一半映照在山头,一半映照在溪流。我欣喜地看到一群美好的伴侣,没有听到野外的鹧鸪凄凉的啼叫。雨后,树上的水滴被猿猴偷吃果实时摇落,风停了,花儿摇动,鸟儿飞过枝头。水面波纹翻滚,看不清楚,鱼儿仿佛在玩弄月光,夜空中的星星闪烁,仿佛在互相碰撞。

赏析

这首作品以夕阳下的竹影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机的自然画卷。通过对比“鸾凤侣”与“鹧鸪啼”,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凄凉声音的回避。后两句通过对雨后、风静时的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的和谐与生机。最后两句以水波、鱼月、星空为元素,构建了一个梦幻般的夜空景象,给人以无限遐想。

陈繗

陈繗,琼山人。明孝宗弘治六年(一四九三年)进士,翰林院检讨。有《唾馀集》。事见清道光《广东通志》卷六八。陈繗诗,以民国二十四年海南书局印《海南丛书》第五集《唾馀集》为底本。 ► 269篇诗文